无障碍浏览
2019-08-27来源:中国网

部编版教材9月启用 获九成以上学生“点赞”

  中国网北京8月27日讯(记者 刘佳)本周日,全国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期。新学期到来,备受关注的新教材也正式投入使用。今年9月,全国部分省市高中起始年级将“尝鲜”思想政治、语文、历史3大部编版教材。在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的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就3学科教材进行了详细介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部编版教材跟踪情况来看,近90%学生表示喜欢新教材,92%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

  2022年部编教材覆盖各省

  据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今年9月试点启用教材的省份共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2022年,部编版教材将覆盖全国各省。

  在新版部编版教材中,“中国风”占主流。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教育也成为3大部编版教材的共性,列入教材内容中。其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在必修上册特别开设“劳动光荣”主题单元。历史教材也分别在《中外历史纲要》《经济与社会生活》分册中,讴歌工匠精神、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活动。

  思政: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册

  《思政》教材全套共7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社会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

  在思政课上,常常会出现“抬头率不高,人到心不到”的现象。对此,普通高中思政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回应,将增设情景化教学的内容。“把看起来一些非常抽象的理论概念,以更加感性、更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呈现。”

  语文

  全套书目精简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在部编版教材推广使用前,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其中,高中学生使用比较广泛的分别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对比以往的全套教材总册数,中国网记者发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数大幅精简。

  “《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上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大体情况。此前广为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全书共20本,其中必修教材5册、选修教材15册。对此,温儒敏解释,一些单元的整合以及“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出现,将此前教材中的多个内容整合,由此出现了看似教材精简的现象。但对比此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版部编版教材大致变化了40%。

  具体到教材内容,温儒敏介绍,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在28个单元中,22个单元以课文为核心构建,基本栏目包括单元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其中选择性必修教材称为“单元研习任务”。教材还有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这些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或实践活动的开展。

  “民族自信”比重强化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民族自信”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可谓“浓墨重彩”。在重点学习的4类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其中3类,另一类为国外优秀文化。

  各类内容在比例分配上也侧重明显。教材中大量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在“革命文化”部分,选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部分,侧重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其中“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对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有极大助推作用的人物、科研发明、理念等都有所涉猎。在“国外优秀文化”方面,10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入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等作品被保留。

  历史:强调国家主权、海洋意识教育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主打“中国风”。其中,在4大重点学习内容中,除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170多年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外,还强调国家主权、海洋意识教育。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张海鹏介绍,部编版高中《历史》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必修2册教材按通史的体例编纂,以时序为基本框架;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纂,呈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内容,各专题内具体内容则依照时序进行表述。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