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化新阶段,这个阶段有何特征?今天上午,在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这个阶段呈现四个特征,即多样化、学习化、个性化和现代化。
吴岩解释,多样化的特征意味着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一个维度来办大学,必须把“金字塔”变成“五指山”,把一个高峰变成多个高峰。进入普及化以后,特别是跟现在高等教育的“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叠加在一起来看,高等教育学习化的特征非常显著,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也就是说,大学的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与多样化相对应的是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他也提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高等教育规模成倍增加,每一所高等学校都从原先的小舢板、小轮船变成了现在的巨型航空母舰,所以怎么引导管理这艘航空母舰,“就要求我们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学的各层领导和高等教育各级领导,要把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高校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吴岩表示,必须抓好四大质量,即抓好人才培养这个根本质量以及整体质量、服务质量和成熟质量。(记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