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是第六场“收官”新闻发布会,要向各位介绍“十三五”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情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联袂为大家进行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女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秦昌威秘书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程家财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王永利秘书长。下面首先有请刘锦司长来为各位介绍“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总体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报道,也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我把“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的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多次对外宣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还饱含深情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并提出殷切希望,这些都给我们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在新时代中奋进,在大变局中前行,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是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下面我从八个方面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整体牵引力。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出台教育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加快形成并完善顶层设计。特别是今年5月出台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突出“加快”和“扩大”,强调“提质”和“增效”,体现了教育对外开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动作为。同时,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在“四点一线一面”加快布局,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2019年,教育部、海南省出台《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全速推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
前不久,教育部、广东省出台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同时,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蓝图也在加紧谋划。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也加快了开放步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落户贵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覆盖东三省和7个中西部省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进一步形成。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力。
“十三五”时期,按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着力加大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来华留学聚焦提高质量。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管理办法》,规范高校接受国际学生的资格条件,来华留学质量规范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这有个数字,2019年,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比例达到54.6%,比2016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出国留学聚焦完善服务。打造“平安留学”服务体系,健全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留学服务的科学化、信息化、人性化水平稳步提高。合作办学聚焦提升活力。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审批制度,在上海试行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备案制,在海南、福建、广东、浙江、重庆、河南等6省市试点实施部省联合审批制。“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共审批和备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其中本科以上356个。截至2020年底,我们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外事管理聚焦简政放权。授予“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定的外事审批权,为高校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第三,聚焦“一带一路”,提升全球行动力。
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7年5月,“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纳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同年,中国与俄罗斯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提前一年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目标。两国元首确定的10万人目标原来确定的是2020年达到这个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新签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赴境外办学稳步推进,发布《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指南》,加快“鲁班工坊”建设,启动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建设试点。今年9月1日,迪拜中国国际学校作为首批试点正式开学。
第四,推进全球治理,扩大中国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减贫国际合作,一方面,我们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项目、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项目,为国内教育脱贫攻坚助力;另一方面,积极分享我国教育脱贫经验做法,为教育减贫国际合作赋能。我国高校和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能人才,并与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帮助东非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支柱性产业的学科骨干。
第五,强化人才培养,助推创新驱动力。
人才培养始终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力点。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此外,围绕“双元制”模式深入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第六,深化人文交流,发挥教育亲和力。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作为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秘书处,积极承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各领域签署协议133项,有力服务了外交工作大局。在人文交流框架下,各类中外青少年交流丰富多彩、与时俱进。比如,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连续举办了7届,吸引超过3.5万名两国青年积极参与,产生了近万件作品,为两国青年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语言交流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及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HSK(中文水平考试)、YCT(中小学中文考试)等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这表明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第七,推进港澳台教育交流,增进国家向心力。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持续拓宽港澳台学生来内地(大陆)就学渠道,具备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的院校超过400所,其中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达225所。“十三五”期间,高校共培养港澳台学生约4.5万人,持续做好在内地(大陆)高校就读的港澳台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师生双向交流方面,2016至2019年,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累计资助近1800个项目,惠及5.6万人次。同时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幼儿园缔结姊妹学校累计超过2000对。经过多年实践,“华夏园丁大联欢”、“港澳教育界国庆访问团”等活动已经形成品牌。
第八,全力抗击疫情,展示教育系统战斗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对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场大考。疫情不仅给正常的教育合作交流按下“暂停键”,而且给跨国(境)流动的各类学生、教师的健康和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疫情,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驻外使领馆的教育部门迅速行动、全力应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针对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和在内地(大陆)的港澳台师生,我们坚持“属地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内地(大陆)的港澳台师生零感染,在华外国留学生确诊病例已动态清零。针对海外留学人员群体,我们持续强化防疫指导,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上线疑似症状风险自评,整合国内高校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平台,配合外交部等部门安排临时航班接回确有困难的留学人员,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此外,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问题,教育部推动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共录取3031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目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刘锦司长,接下来我们请秦昌威秘书长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的合作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全球最大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文治理平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是协调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的机构。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在教育领域我们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情况。
彭丽媛教授多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身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获奖者颁奖或向颁奖仪式致贺词,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专访,出席女童和妇女教育座谈会,分享中国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的理念与经验,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女童和妇女教育发展。中央领导多次出席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重大活动并讲话,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我国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台,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教育领域有效进行疫情防控、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经验,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我国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并向非洲国家提供一批免费优质线上资源,树立了我良好国际形象。
“十三五”时期,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完善了合作格局。依托有关高校和地方合作设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国际工程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和教师教育中心等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在华设立的教育类二类机构达到5个;设立了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和平学、工业遗产、文化遗产法等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在华设立的教席达到20个。这些中心和教席在教育扶贫、教师培训、疫情期间推广在线教育等方面为国际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将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全球最大智力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向新的高度。谢谢大家!
谢谢秦昌威秘书长,接下来我们请程家财主任介绍“十三五”期间留学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过去五年来,留学服务中心全面落实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聚焦出国留学、留学回国、来华留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服务各类留学人员数量160.8万多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向在外留学人员整理发布各国疫情防控信息,组织专家编写《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被纳入向海外留学人员发放的健康包中。同时组织国内知名专家面向海外留学人员举办多场讲座,指导留学人员做好防疫工作。
谢谢程家财主任,最后我们请王永利秘书长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民间交流开展的有关情况。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十三五”期间,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全面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外交大局,建设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规模庞大的网络体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成多样、影响深远的交流活动,为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结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情况,向大家介绍民间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的相关工作。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已经举办了21届,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主要活动之一。“十三五”期间共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三届中国国际教育展、109场年会研讨会,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所院校参展,超过24万人参观展览。
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助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特色合作项目成果展;发起成立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引领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活动。
提升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十三五”期间,824对中美学校参加中美千校携手项目,185对中英学校参加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150对中法学校参加中法百校交流计划,近6万名学生参加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758名中学生、144名教师赴26个国家住家交流,就是我们经常讲叫“Home stay”。另外还有34个国家的1654名中学生来华学习,千名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发起“一带一路·同一课堂”倡议,研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助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推动来华留学事业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组织近百所高校赴18个国家举办留学中国高等教育展,吸引更多学生来华学习。通过《留学中国指南》英文版、来华留学生宣传片、中国教育机会网站,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这主要是服务外国的学生来华留学,还有教师来中国任教,以及高校的学生到中国来实习。
发挥行业规范和监督作用,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增设“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等7个分支机构,加强与各地方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凝聚战线合力,带动民间教育交流合作的提质增效和内涵式发展。
谢谢王永利秘书长,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我想提问刘司长,“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都提到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请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十四五”期间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有哪些?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在座的媒体朋友对教育对外开放予以特别的关注。
我们正面临一个非常复杂严峻的形势,既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个大背景,又面临新冠肺炎大流行这样一个百年疫情。外部环境、国际环境是这样,同时我们内部还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对外开放在“十四五”如何开篇?我想还是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迎接和应对挑战。
“十四五”开篇之后,我们感到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二是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三是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首先,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有序重启和恢复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要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抗疫的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做法,推进全球治理,为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工作今年已经开始做了,未来还要继续做。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运用在线方式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成本。这是一种疫情下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创新。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中欧、中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都是线上举行的。我这里还有个数字,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支持国内高校通过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国际会议761个。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依然在推动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全球疫情还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们将常态化运用在线、视频等方式开展双多边的教育外事活动,我们期待与中外教育界的同事能够在云端相会。
第二个着力点,我们将打造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我们将按照“四点一线一面”的布局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在教育另外率先开放,先行先试,支持雄安新区在新兴和前沿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同时,指导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教育领域的开放,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发挥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区位优势,发挥港澳独特的窗口和纽带作用,在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过程中集聚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作用。
第三个着力点,就是把提质增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把教育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上,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坚守育人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同时,提质增效也体现在内涵式发展和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化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刚才家财主任讲到了一系列留学方面的工作和改革的情况。
我们还将提高来华留学的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力度,规范线上线下课程教材考试的引进,完善教育涉外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总之,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来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多份有关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教育部如何看待留学生“归国热”,我们在支持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方面有哪些政策和举措?谢谢。
谢谢提问。广大留学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国家的留学工作方针就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和留学回国人员数量都是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留学人员回国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留学生回国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仅从留学生回国申请认证的数量看,截至到目前,申请的数量是大约30万多一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同期将近27万份,也就是增长了3万份左右。从我个人看,这个增长的数量还属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并没有出现特别大幅度的增长。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新创业,我们下一步主要有这样三点考虑。
我们注意到最近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两次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会议,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考虑?今后还会不会继续举办?谢谢。
大家知道,当前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智能时代的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很快的国家,又举办着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正在向教育现代化迈进,应该通过扩大教育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也应该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发挥作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201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女士访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总干事,双方达成重要的合作共识。为落实这一重要共识,陈宝生部长在随后会见总干事时,主动提出要提议双方合作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得到阿祖莱总干事的积极回应。
2019年5月,双方合作在北京成功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北京共识》。这一成果文件把中国的一些重要理念纳入其中,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重要理念。《北京共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广大会员国认为是全球首个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国际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是智能时代全球教育治理的一份重要文献。
今年疫情发生后,线上教育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显示了它对教育的作用。本月初,经我国提议并积极推动,双方再次合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聚焦智能时代人类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探讨智能时代的育人问题和教育的未来。
在疫情影响下,当前全球教育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请问王永利秘书长,您认为民间教育交流应该发挥哪些作用来应对这种风险和挑战?谢谢。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国际教育交流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交流项目都被按了“暂停键”。根据国家提出的“两个循环”战略部署,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扩大和加快教育对外开放。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实践,我们初步形成面对疫情和疫情后积极拓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新思路新方法。
一是把握教育国际交流的核心和特点,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更多潜力,加强与伙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交流,确保断航不能断交流,不能握手拥抱,但可以经常见面问好。利用新技术,探索线上教学、培训新功能,挖掘潜力,确保在线学习质量。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和德国、澳洲职教机构开发了线上培训项目,与英国教育机构开发了线上英语教学项目,受到很多国内院校的欢迎。
二是根据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主动与国际知名质量保障机构合作,大力推动国内高校国际化能力建设、质量保障工作。我们在已有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和实施更多的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质量保障服务,推进认证、评估管理体系建设,引导自费留学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合作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新贡献。谢谢。
我有两个问题,是跟全球疫情有关的。第一个问题,近期全球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学生仍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继续在海外完成学业,请问如何保障海外留学人员安全?第二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因疫情留学人员无法赴国外学习,在国内上网课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是否可以获得认证?谢谢。
这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请刘锦司长回答,第二问请程家财主任回答。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记者朋友和全社会都在关心关注着海外留学人员这个群体。确实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海外疫情还在持续恶化,甚至一些国家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教育部心系海外学子,非常关心海外学子的健康、安全,关心他们的学业、生活。我们努力通过自身的工作,把党和国家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关心关爱送到他们身边,落到实处。前面我作了一些介绍,刚才几位同事也作了一些介绍,比如教育部通过“平安留学”平台,持续发布疫情防控提醒,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这么做。
面对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我们还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我们通过“平安留学伴你行”云端培训活动把关心关爱、帮扶帮助送到海外学子的身边,提醒他们确保安全、确保健康。在这些云端培训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疫情防控、心理健康、领事保护、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同时,教育部前期搭建的远程会诊和疑似症状风险自评平台,以及心理辅导、健康咨询平台,依然在运行着,也是我们给海外学子提供的远程帮扶。当然,大家可能觉得远程帮扶还是有距离,虽然可以面对面,但是它是线上的面对面。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扶机制,就是在驻外使领馆,特别是驻外使领馆的教育部门。他们就在留学人员身边,为留学人员提供从国内送过去的“健康包”。留学人员出现任何困难需要帮扶,驻外使领馆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同事都在他们身边。
我也想在这里特别提醒广大海外学子,疫情期间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旦出现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求助驻外使领馆,包括教育部“平安留学”平台。此外,现在还有一些留学人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要搭乘航班回国,也请大家严格遵守国内相关的检测和防疫规定,这是您刚才提到的第一个问题。
你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也先简要回应一下,再请家财主任作详细介绍。对于因为疫情出不去、在国内上网课的留学人员,我们之前发布过一个通知,明确留学人员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返回海外留学所在地的学校而选择通过在线方式来修读部分课程,以及因此出现在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学制要求的情况,不作为影响学历学位认证结果的因素,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具体的请家财主任介绍一下。
谢谢刘司长,其实刘司长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得非常清晰了,还是感谢记者朋友提了一个好问题。我们很早就发了通知,但是留学人员包括家长还是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就是网课到底能不能影响将来获得的学位。按照有关规定和我们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的办法和标准,通过远程方式教育获得的国(境)外学位或者文凭,是不在我们认证范围的,所以大家就很担心,疫情期间通过上网课会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