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1-03-09来源:教育部

树立正确职称评价导向 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兴国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职称制度作为教育评价的关键,能够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高校及教师活力、动力,有利于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破除束缚高校教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这对于树立正确评价导向,激发高校教师活力、动力,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在改革原则上体现了“破立并举”

  《指导意见》贯彻落实破“五唯”要求,提出不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不得简单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不得将出国(出境)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得将人才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出了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评审中的比重,突出教书育人,高校结合实际建立各学科高水平期刊目录和高水平学术会议目录,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为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价制度提供了借鉴。

  二、在改革要求上体现了“放管并重”

  《指导意见》重申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组织评审、按岗聘用,切实落实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指导意见》也提出评审权下放后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等评审文件,按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同时,要加强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管,并定期按一定比例开展抽查,对因评审工作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高校,责令限期整改。这就能够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

  三、在评价标准上体现了“德才兼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指导意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提出要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把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四、在评价机制上体现了“宽严向济”

  《指导意见》提出,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及招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在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可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这为重点人才、特殊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出,申报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因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通过评审聘任的教师,撤销其评审聘任结果;对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审专家、党政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这对净化学术环境,教师坚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五、在覆盖对象上体现了“点面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有其特殊性。《指导意见》面向广大高校教师群体,同时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群体进行了重点关注。《指导意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纳入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体系,并规定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提出要建立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评价标准,注重考察教学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这对于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惯性大、路径依赖性强,是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改革的深水区,推进的难度高、进程缓慢。此时出台的《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核心目标,能够有效推动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导激励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按照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优化评审标准,完善评审机制,确保评审质量,并在教师中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职称制度改革。(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郝芳华)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