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1-10-09来源:教育部

关于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的体会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宋哲

  时光飞逝,眨眼的功夫,我们迎来了第七届“互联网+”大赛的全国总决赛。今年是非常特别的年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如此特别的时间点,汇报我参加大赛的思想历程。

  我出生在新中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的太姥姥汪起凤是当年和杨开慧女士一起牺牲的革命烈士。从小,就被家人教育,必须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所以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后来,我有幸能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深造。我们学校始建于1940年,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多年来,我们北理工人用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给出了我们关于“科技报国初心”的最好答卷。我也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

  多年来,为了解决中国卫星通信测量的卡脖子问题,我和团队成员自力更生,在理论研究、技术突破以及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十余年里,我们将创新的思想融入血液,将对科研的热爱化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前行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边科研,不遗余力地支持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求学报国的初心”始终如一。

  时间来到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卫星通信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和我的团队赢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也促使我走上了互联网+的赛场。

  回望过往,其实我的工作和生活,在参加“互联网+”的前后,被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在参加“互联网+”之前,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是在和“物”打交道。我推公式,我编程序,我努力地去解开由一个个复杂的问题所缠成的绳结,我乐此不疲。但“互联网+”,给了我一个更丰富更盛大的舞台,它让我开始学会了和“人”打交道。从参加比赛到现在,我有幸见到了非常多的投资人导师和青年创业者们。我聆听着投资人老师的智慧,也汲取着青年创业者们的热情。我学会了原来创业需要“抓人、抓钱、抓方向”,我明白了什么是商业模式、什么是盈利模式,我了解到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各种政策和便利条件,也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上的决心。

  但无论是备赛过程中还是比赛结束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一路走来,却愈发觉得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是这样相像的一群人。

  无论是扎根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数年攻关,还是前行在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征程,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始终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研报国与创业报国,殊途同归。无论前方的拦路虎是调不出的程序还是找不到的投资,科研工作者和创业者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所谓“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非常感激“互联网+”大赛,因为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打开格局的平台,和一个经受历练、锤炼意志的舞台,让我能看见不足,让我能遇见同伴,让我明白,只要心怀家国,只要坚定不移,我的征程就是星辰大海。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结束我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中国的航天科研工作者和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我代表所有的“互联网+”参赛同学们向大家汇报:“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努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不忘求学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在将来,无论何时,以何种形式,能通过自己的力量,真真正正地于国于民做出贡献——这是我们的目标。

  未来,征途依旧漫漫,未来,脚步更大更远!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