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
第一,用好赢得未来“大机遇”,全面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脱贫攻坚战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教育部的科学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大局,紧扣“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创造性提出“抓好一个核心指标,做好六项教育保障”的“1+6”工作思路,全省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取得全面胜利,顺利实现了“四个一”的目标(即控辍保学一个不少、精准资助一人不漏、安置点配套学校一所不少、东西部教育协作一所不落)。
在乡村振兴这个新战场上,我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四新”总体要求和“要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基础教育办学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位谋划、接续作战,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奋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继续压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固化优化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将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写入新修订的《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保持政策不变、要求不降、力度不减,全省控辍保学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高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全方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后续扶持工作。在全省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努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打造成优质学校,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二是加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今年以来,全省投入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54.99亿元,惠及学生1119.69万人次,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强化教育经费保障。继续压缩各级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严格落实各级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督促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今年我省招聘6974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培训农村教师8万余人次。今年我省共统筹协调1万名左右编制,用于补充全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保障乡村教师按标准配备到位。增强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深化推进高校服务产业革命、校农结合,选聘首批产业导师100名,设立142个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增加收益约10亿元。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经典润乡土”活动,举办“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累计播放量7.4亿次,投稿视频1万余条。
三是推动实现从“补短板”到“育特色”的转变。深化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加强与东部对口支援贵州的广东省高位对接,签订《粤黔教育共建100所协作帮扶示范学校协议》,召开全省教育系统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为实现内涵质量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受援学校实现靶向改革,彻底解决区域性教育水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技能贵州”建设。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以部省共建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和职业技能双学历提升工程,确保实现未升入高中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接受中高职、技工教育全覆盖。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工程,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重点立足贵州,围绕我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第二,把好时代发展“主脉搏”,全面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助力打造优美文明校园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抓好学校“厕所革命”,大力实施中小学改厕,切实解决学校厕所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以“三个突出”助力建设优美文明校园。
一是提高站位,突出一体部署。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厕所革命”专题会,研究部署全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印发《贵州省各类学校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启动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
二是全面摸排,突出应改尽改。组织全省各地以学校为单位,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分校制定方案,做到应建尽建、补齐短板、兜住底线、校校达标。2018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新建、改造、提质等方式,累计筹措投入资金11亿余元,完成各级各类学校厕所建设改造1.2万个,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如期实现学校“厕所革命”目标任务。
三是建管并重,突出育人特色。全省各地各校坚持建管结合、重在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管护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和培育厕所文化,加强对学生如厕行为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厕所文明”教育活动,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育文明生活习惯。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引导农村家长改进文明生活方式,以“小厕所”助推社会大进步。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提升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把“倍感振奋”转化为“倍加勤奋”,把“倍感信心”转化为“倍加用心”,把“倍感压力”转化为“倍加努力”,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