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普法工作要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1年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2021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等作用,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全国各地法院积极创新作为,大力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培育了很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法治副校长品牌,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级法院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加强法治副校长工作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97件。例如,安徽、重庆、贵州、甘肃、青海等高院均与当地教育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的意见。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要求,已有2328家法院的13801名法官担任15332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等工作,有效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了组织引领、问题导向、专业发力、突出实效的工作思路和机制。
《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办法》的贯彻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好队伍。充分发挥少年法庭专业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和机制,选任、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建立一支优质的法治副校长队伍。根据学校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防范校园欺凌、性侵、诈骗、毒品等课程课件,培养专业讲师队伍,强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的精准度。加强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升法治副校长的履职能力。
二是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作用。按照《办法》规定,进一步统筹优化审判资源,深化院校合作深度,实现法治副校长参与校园法治建设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人民法庭点多覆盖面广。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农村、贴近偏远地区的优势,切实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落实落地。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要通过典型案例、开展模拟法庭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校园欺凌、性侵犯罪、利用网络犯罪等法治校园建设难点,精准施策,让尊崇法治成为学生的自觉。拓展法治服务广度,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法治培训,强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延伸效果。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解决好保障。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督促各级法院将法治副校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为兼职副校长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对积极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且有突出贡献的人民法院给予表彰;将法治副校长的履职情况纳入法官考核内容,适时开展优秀课件和优秀兼职副校长评选、表彰、奖励,激励形成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协作配合,构建好体系。加强与教育、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强化协同、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的无缝隙、全覆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使命。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实施好《办法》,切实加强人民法院的法治副校长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