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2-06-24来源:教育部

四川省凉山州“控辍保学”攻坚实践综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

  凉山州因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非常突出。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视察时特别强调,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凉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先必须让失辍学的孩子都回到学校,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凉山州于2018年起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控辍保学这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和长治久安之战。

  一、多措并举反复“摸”,准确掌握失辍学学生数量

  凉山州于2018年元月正式启动控辍保学攻坚行动,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准确知道全州有多少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全州一方面采取户籍、学籍、扶贫系统信息全面核查比对,完善适龄儿童少年数据库;另一方面组织乡村组干部到农户家中逐一核对核实,并开展覆盖全州所有学校的“移位点名”。经过4次不断的调查摸底,最终准确核查录入四川省控辍保学动态管理平台60972名失学辍学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2282名)。

  二、精准分类用心“化”,让孩子都回来继续接受教育

  失辍学的孩子摸清了,怎么让他们回到学校并继续完成义务教育,是凉山控辍保学面临的第二个重点问题。针对发现的6万多失辍学儿童少年,全州上下紧盯目标,开展强有力的劝返复学工作,根据他们的失辍学原因、辍学年级年龄、辍学时间长短、当时文化程度、思想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对每一个孩子都做到“一生一案”“一生一档”。同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提出了“普职融合、集中教育、单独教学、随班就读、学业补偿、送教上门、免缓入学”等分类复学安置方式,通过多次整改和定期开展“清零”行动,所有失辍学儿童少年已全部完成劝返销号。

  三、联控联保从严“控”,确保应读的孩子“一个不能少”

  控辍保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凉山坚持部门联动配合、齐抓共管,逐步建立起了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各联控联保部门建立了户籍、学籍、扶贫信息定期比对和修正完善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准确统一;规范和完善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正常入学和身心健康,并按规定纳入相关救助保障范围;出台《凉山州移风易俗条例》,建立起早婚早育预防干预机制,积极宣传健康文明的婚姻观念,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早婚早育现象;建立和完善社会培训机构和慈善机构助学行为的审查机制,严查各类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和非法助学行为,防止造成事实上的辍学或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同时严格寺庙的依法管理,严禁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实施,坚决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因信教而辍学。全州全面开展“万师进万家”和“入户家访”帮扶活动,完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长效机制,强化宣传教育,转变意识持续“控”;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小升初“整班移交”工作,抓实“两个一年级”入学保障。全州还专门成立了自发搬迁办公室,妥善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为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外出务工辍学,凉山持续加大在出境交通要道设置劝返检查点的力度,严查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外出务工辍学,2019年以来,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共拦截劝返了5300余名拟外出务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全州建立了防外出务工辍学协作防控劝返机制,坚持司法控辍,2019年以来已依法对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家长开展司法诉讼32起,依法打击组织未成年务工行为刑事立案13起,行政受案68起,行政处罚70人。

  四、竭尽全力快速“投”,让留下的孩子都有学位

  凉山控辍保学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征。要从根本上解决失辍学突出问题,首先要彻底解决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紧缺的关键问题。2021年秋季学期,全州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122.59万人,较2018年在校学生数净增加9.33万人。面对大量增加的学生,全州统筹用好近几年来支持凉山的中央和省级学校建设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大规模集中安置点学校建设,逐步消除大班额,加快解决“大通铺”,着力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同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完善“奖、贷、免、减、助、补、扶”等形式相结合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确保不因贫辍学。全州还积极落实教育部专项支持凉山的领航计划,全国900余名优秀教师到凉山州挂职、支教、育才;争取省上支持近8000名教师编制和4700名顶岗实习师范生,全力解决教师“量不足、质不高”的问题;州财政和东西部协作的广东佛山、浙江宁波更是全力支持控辍保学工作,足额保障各类经费。各县市也不等不靠,在有限的财力下,坚持砸锅卖铁办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教师队伍,如:昭觉县投入6800万元考聘806名教师,布拖县投入2000万元考聘200名教师,美姑、金阳等县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不断补充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效缓解。

  五、提升质量长抓“本”,孩子们要“学得好”才“留得住”

  凉山失辍学现象只是外在表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家长看不到子女成才希望,不愿送孩子入学;孩子从小跟不上学业,失去学习兴趣,厌学直至辍学,这才是根本原因。必须标本兼治,解决好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这一根本问题。这几年来,凉山州持续聚焦聚力“全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设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项奖;探索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科学设置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指标;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全州还深入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目标,抓实“一村一幼”固本强基工程,从源头上解决解决“听不懂”的问题。常态化组织35318名教师开展业务素质考试,考试成绩同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绩效工资、“县管校聘”等挂钩,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全州认真落实《凉山州中小学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规划(2019-2023年)》,加大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启动“凉山州千名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培训”,为每个县每个学科培养1-2名“骨干教师”,打造县域内的“希望之星”;实施教育部帮扶凉山“1+1+N” (一个教育部专家团队、一个省级承训机构、N个优质中小学)精准帮扶提升工程,变“输血支教”为“造血支教”。

  六、逗硬奖惩压实“责”,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米”

  全面实行“随机暗访、定期通报、定时调度”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至今已召开20余次全州控辍保学专题会议和24次视频调度会;将控辍保学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县市的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强化结果应用,逗硬奖惩。全面落实“六长”“双线八包”和帮扶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每年组织春秋两季全覆盖督战考核、重点学校和重点年级学生入学情况暗访、寒暑假等各类假期防控督查、秋季开学“清零行动”督查和各类问题整改“回头看”,持续强化督导检查,强化结果运用。2018年和2019年全州累计通报约谈390余人次,对24名相关责任人给予岗位调整和问责处分;2020年对2019年度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的6个县市、23个乡镇、45所学校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成效差的2个县予以通报批评;对推诿不作为的3个乡镇、2个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追究问责。

  凉山州控辍保学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仍需清醒认识到造成辍学的落后观念依然存在、支撑保学的教育质量仍需提高;清醒认识到对凉山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未来5年内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失辍学现象还会反复发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有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下一步,凉山州将继续树立控辍保学“时刻不能松”的政治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控辍保学工作的高压态势,做到“存量不反弹”、“增量不发生”,推动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确保教育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