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工作“1+1”新闻发布会在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文馆大厅召开。
本次新闻发布会采取“1+1”的形式,把一场新闻发布会和一路实地采访团相结合,将发布会开到基层,开到学校。
发布会上,主要介绍了语言文字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情况,并发布202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为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国34个省区市(含港澳台地区)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此外,发布会现场设有“语贯古今 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集中展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精品字库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五大工程,充分体现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繁荣重要载体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会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记者,依次参观采访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文馆《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陈展及徽文馆特别展览、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和信息化情况、安阳市中华园小学甲骨文校园建设情况等。
近年来,安阳市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发展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化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擦亮文化“底色”,努力打造“中华字都”城市文化品牌,致力于把安阳打造成有高度、有温度、有人文魅力的语言文化名城。(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