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创新构建“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办学模式,通过将特色建在学科,将学科建成高地,有效破解了高中同质化发展难题,引领普通高中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转变,高中特色多样办学趟出新路子、开辟新赛道,形成“百花齐放”新格局。
系统设计,构筑高中特色发展政策体系。适应新高考、新课改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完成普及攻坚任务基础上,山东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办学,在资源配置、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超前谋划,进行顶层制度设计,系统构筑特色发展制度体系。一是政策引领,高中迈向特色新阶段。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聚焦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部署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深化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深化考试评价“三项改革”,强化师资、条件、组织“三个保障”,明确部门重点任务分工,推进普通高中全面迈向特色发展新阶段。二是双轮推进,规划特色办学路径。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高中立足人才培养需要和办学实际,探索推进“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双轮驱动模式,支持高中学校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创建特色高中,同步改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形成鲜明办学风格。三是标准先行,留足特色办学空间。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契机,会同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加强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新高考和新课改后在全国率先修订《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将学校建设标准分为标准Ⅰ、标准Ⅱ、标准Ⅲ三类,将高中学校建筑容积率从0.6提高到0.65-0.8,支持学校设立智能实验室、特色学科教室,用充足物理空间延展学校特色发展空间。
立足学科,打造特色办学核心竞争力。紧紧扭住课程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不放松,将特色建在学科、落在课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打造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核心竞争力。一是遴选认定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坚持根据国家课程设置,省市遴选建设371处学科基地,完成省级基地的学科全覆盖,组建一批学科教学的“尖刀连”“先锋队”;区分人文、科技、艺体、技术、实践等多个领域,布局建设127所特色高中,打造特色多样办学样板,系统构建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示范引领全省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全面推进多样化办学试点。坚持试点先行,结合工作重点任务,支持学校探索多样办学改革,全省规划建设了新型数字化学校建设试点学校48所、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学校36所、综合高中试点学校10所,为全省高中特色发展积累经验。加强国防人才培养,空军、海军青少年航空班办学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录取数量、录取率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军民融合的新“名片”。三是创新建立启成论坛品牌。创新设立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基地“启成”论坛,搭建全省普高中学科教师、教研员交流活动和成果发布平台,2023年先后举办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4期学科教学交流活动,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学科基地每月开展成果交流,每半年进行工作通报,先后推出12个省级典型案例。
强化保障,夯实特色办学工作基础。持续加大对普通高中教育支持力度,全面筑牢高中特色发展“人”“财”“物”基础,高中发展关键性指标实现倍增提升。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普通高中教育年度经费总投入达到388亿元,比10年前翻了一番。省级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支持省级特色学科基地建设。各市同步建立学科接地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二是完善高中学费收费政策。加强工作调度检查,严格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落实。联合发展改革部门,建立普通高中学费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学费标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创新学费调整体制机制,对于省市认定的公办特色高中,学费标准按照不超过现行基础30%的比例适当上浮,为高中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财政保障。三是专家指导赋能引领。强化教科研引领,推进学科基地学校与教研示范学校联动发展,省、市教研员开展学科教学跟进式教研。组织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围绕高中改革发展,立项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与测评研究等37项课题进行研究发展,28项普通高中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综合推进,打出推进高中特色发展组合拳。系统整合高中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重大部署,推进特色办学有机融入高中发展改革,形成特色发展强大合力。一是紧密结合县中振兴行动。发挥县中在县域教育的龙头作用,制定出台县中发展振兴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构建特色高中与薄弱县中协同发展机制,在县中设立71处省市学科基地,辐射带动县中学校114所,90%的县(县、县级市)布局省市学科基地,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学科基地“一子落”让县中发展“满盘活”。二是紧密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实施“齐鲁英才计划”,以普通高中学科基地为依托,强化学生导师发展引领,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建立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与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结对机制,选取61所学校开展试点,通过“高中+本科院校”“高中+高职高专院校+企业”方式开展合作共建,高等学校发挥专业教学优势,指导普通高中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具有学科特色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紧密结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高中招生录取方式,推进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性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结合特色发展规划,支持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录取方案,设定学科录取要求,逐步实现由高中学校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法,在规定的招生范围、标准和计划内按照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主录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