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2023-09-20来源:教育部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拓宽送教模式 服务残疾儿童“四心”绘制送教上门同心圆

信丰县教育体育局

  2015年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以来,信丰县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发展之路,按照“找出来、安置好、强保障、有质量”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特教为支撑,普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送教模式,凝心聚力把课堂搬进孩子家中,解决受教育难的问题,真正做到齐心合力打通残疾儿童少年求学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信丰县已累计为399个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送教总课时量达5.7万余节,送教对象覆盖全县16个乡(镇)、311个村组(社区)。2021年4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深度报道信丰送教上门的典型做法。2022年1月,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报道信丰县特教事业发展典型案例。

  政府主导“精心组织”。信丰县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普特融合,着力构建和完善特教管理队伍、专业机构、管理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地毯式”排查确保一个不漏。每年8月,由信丰县教体局包校干部、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乡镇普通学校教师组成调查组,以县残联登记在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为基础,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地毯式的调查走访,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摸底一个不漏。在此基础上,由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估认定,按照应随尽随、就近就便、选择最优的原则适性安置,能够入校就读的残疾儿童不纳入送教上门范围。二是“常态化”监督确保一刻不松。县教体局通过常态化巡回指导督查制度,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履职情况考核和中小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细则。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每月对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化追踪和常态化督查。重点围绕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学业质量及送教上门“一人一案”开展检查和督导,以“督”促“进”,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康复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长效化”保障确保一以贯之。信丰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一期、二期及“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印发《关于成立信丰县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建立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部门联动、评估认定、过程管理、教师培养、经费资助、评价激励、督导考核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送教上门”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特教资源中心“用心挑梁”。2016年3月,信丰县率先在全省成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现已配备专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1名、特殊教育教研员1名,兼职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8名。一是专业阵地提供专业服务。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残疾学生评估鉴定、教育安置、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等关键环节上提供专业支撑。按照“以个案服务为中心、以最少限制为导向、坚持多元安置并举”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个送教上门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康复方案。二是巡回指导给予专业支撑。每学期派出巡回指导教师赴全县各责任学校开展不少于3次巡回指导,通过召开交流座谈会、研讨会、入户指导等形式提供专业支撑。三是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组织开展全县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培训,确保每学期线下培训不少于1次,线上培训不少于5次。围绕送教上门“送什么”“怎么送”,为“送教上门”资源教师答疑解惑,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指导,目前累计参训人数达一千余人。连续开展五届送教上门资源教师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了“送教上门”资源教师专业技能,确保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规范、有效的特教服务。

  普通学校“齐心上阵”。信丰县充分利用普通学校属地就近就便的特点,充分发挥普通学校服务距离近、服务时效强的作用。一是凝聚合力充实送教队伍。全县所有中小学均设置了资源教师岗,遴选出300余名服务意识强、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作为送教上门资源教师,承担对施教区内“送教上门”学生学科知识辅导、康复训练支持,协调特校和送教学生家庭的衔接等工作。同时,普通学校还负责召集学校关工委“五老”人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镇(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共同组成“送教小分队”,充实壮大送教队伍。二是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课程。基于“适性发展”的育人理念,送教上门资源教师因人而教、按需施教,根据残疾学生身心障碍特点,围绕生活、康复、认知、技能等方面设计个性化课程,灵活应用生活化、情境、游戏等教学策略对残疾学生进行各项能力训练,制定“一生一课表”,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求。三是用心用情传递社会大爱。学校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残疾情况和家庭情况,为他们购置校服、辅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家庭孩子进行资助,为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争取相应政策,落实相关待遇,搭建关爱平台,真正让党和政府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位残疾学生身上。

  家庭教育“同心共育”。信丰县注重家校融合,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通过“三个强化”,构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强化与残疾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对于部分抗拒送教上门的家长,通过一次次登门政策宣讲,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打破家长对重度残疾孩子的固化印象,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认识,树立对残疾孩子的信心和希望。二是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康复中的主体责任。积极争取家长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支持、配合,引导、指导、培训家长对残疾孩子进行居家教育康复,提高特教学生康复训练效率,有效改善残疾儿童成长环境。三是强化日常指导和送教上门家长培训。建立“信丰县送教上门家长融合共育群”,定期开展公益讲座,让家长了解重度残疾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居家康复训练等知识,并在家庭生活中尝试对孩子进行适性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在送教工作中积极作用,家庭和学校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共同推进“送教上门”工作落实生效。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