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相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会上表示,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
田祖荫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比2012年提高25.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6%,比2016年提高22.3个百分点。”田祖荫透露。
他表示,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支出的70%。健全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近五年年均增幅超过15%,普通高中建立了不低于1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7000元。相比十年前,生均教学用房面积提升了1/3,生均仪器设备值增长了两倍,互联网接入率从25%提升至近100%,大班额、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党建德育工作明显加强,劳动教育得到应有重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建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据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国部分省份连续几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阅读、数学、科学等科目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田祖荫说。(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