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一个热点。
针对这一热点,5月9日下午在教育部召开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给出了“中国方案”,那就是: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具有公平、全纳、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更好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杨丹说。
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
说到数字技术,大家可能都感同身受。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性力量,正在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改变着社会治理的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杨丹介绍,近年来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在教育数字转型方面的探索日益活跃。
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把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并强调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还发布了《全球数字契约》,强调数字技能和终身开展数字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和支持国家数字技能战略,完善教师培训和教育课程,支持开展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和研究。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也纷纷出台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为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教育包容普惠,应对全球挑战注入了新动力。
我国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64亿
据杨丹介绍,我国也同样重视教育数字化变革。
教育部于2022年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过去三年,我们坚持联结为先(Connection)、内容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operation)的‘3C’发展理念,聚焦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3I’战略方向,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杨丹介绍说,目前这一平台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64亿,浏览量613亿,用户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平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教育部发起的品牌性多边交流合作平台。过去两年,大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
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建成上线了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目前,“国际版”作为面向全球学习者建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汇集2000多门多语种优质课程资,可以支持中文、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6种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既方便全球学习者学习,也助力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
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坚持应用导向,积极打造教育数字化标杆,丰富优质资源供给,推动大规模应用;更大力度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落地的湖北省为例。
据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周静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推进以数字化重塑教育生态,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方面,我们全面推进整省试点,坚持应用为王,组织全省师生积极注册使用,拓展‘教—学—研—管—评’全链条应用场景,建设湖北智慧教育平台并接入国家平台,在用户、资源、应用、数据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周静表示。
在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方面,湖北省不仅在中小学推广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推动本科高校共建“楚课联盟”,加快基础学科大模型垂直应用,丰富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动态适配。同时,开发“荆楚学习广场”终身教育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泛在学习体验。
在开展全学段数智教育方面,湖北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并在高校设置数字技术相关专业48个,专业点649个;在此基础上,成立湖北省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各类人才培养。
在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方面,不仅抢抓“两新”等政策机遇,持续升级校园数字化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加快配备教学智能终端;还建成了一批全息互动课堂、人工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了湖北教育大数据中心,从而形成“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全球共享数字教育理念和实践
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也同样注重不断深化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与全球共享数字教育理念和实践。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介绍,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归纳起来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双边合作。2024年,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教育部签署关于技术教育合作的行动计划,推动双方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教育部签署关于教育与研究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意合作扩大高质量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供给,并召开了中澳在线教育质量保障对话会。持续加强同英国等欧洲国家沟通交流,深化在教育教学、知识共享、能力建设和公众宣传等方面合作。
二是拓展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地区磋商会议和峰会预备会议,交流中国教育实践探索和对全球教育变革的思考,呼吁全球携手共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4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凝聚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识。深化金砖国家数字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实施金砖数字教育能力建设计划。2024年,率先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共数字学习门户”项目全球牵头国家,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
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召开2024年度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大会,持续推进与东盟各国在数字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召开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开展支持非洲数字教育对话合作。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数字教育联盟。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国家需求,支持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
四是着力打造数字教育公共产品,持续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共商共建共享。“我们上线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持续推动‘慕课出海’,助力实现‘数字教育惠及所有学习者’。我们发起成立了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等合作平台,推动联盟成员在数字教育领域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与协作创新。我们创办了《数字教育前沿(英文版)》期刊,已被多个世界知名数据库收录。我们发布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旨在为各国提供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助力构建交流互鉴、相互促进的全球数字教育新生态。”杨丹说。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推动全球教育创新
据了解,数字教育“中国方案”的最新成果,将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得以全方位展示。
本次大会将发布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包括:《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关于构建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倡议》和《教育大模型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以及《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
而在主办方看来,本次大会的主题“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也标志着我国数字教育的新起点。
这一点,似乎也可以从本次大会的亮点上得到印证。“本次大会,将全面展示中国在智能时代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树立人才培养新标准、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的实践与探索。”杨丹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大会,引领全球教育聚焦能力图谱与未来素养,推动全球教育理念革新和教育内容创新。向世界展示如何以技术革新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跃升,为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特别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构建终身化、个性化、开放化的学习生态,打造更开放、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未来课堂、未来学校和未来教师,关系着未来人才培养。
数字技术,改变“教”、改变“学”,也改变“管”、改变“评”、改变“研”。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战鼓已擂响。让我们共同期待,5月14日-16日,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