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4〕第32期
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来教师培养、在职教师蓄能、边境教师发展等推出系列改革举措,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聚焦未来教师培养,着力办好师范教育。一是精准测算,动态调整师范生招生计划。针对教师招聘时供需匹配一定程度上的错位问题,结合区域人口变化趋势、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对2030年前全省各地各学科每年教师补充需求进行科学测算,作为师范院校招生计划投放依据。推动地方师范院校以未来教师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调整、年度招生计划编制、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定向、定岗、定编的方式每年招收1000至1500人的省属公费师范生,保证高质量师资来源。二是多元协同,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针对高层次师范生比例偏低、师范技能培养偏弱的问题,打出改革“组合拳”。大力实施“国优计划”“硕师计划”,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大力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度开展协同提质计划,采取“大手拉小手”“齿轮传动”立体式帮扶等方式,促进组团优质资源多元共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的通知,推动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地方教师发展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学生常态化见习实习、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师徒结对”、教研人员参与指导等方式,构建多元发力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三是科学引导,全力推动师范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定向”就业,指导绥化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等院校调整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结合省域实际增设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以定向就业政策吸引大学三年级理科生参加相应课程班学习,实现“毕业即就业”。强化“留省”就业,在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等院校举办“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教育引才专场招聘会,市(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师范院校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协议,政校合作拓宽留省就业“出口”,促进在校师范生定目标、早选择、快就业。
聚焦在职教师蓄能,完善训赛一体机制。一是在“课”上下真功。针对有的教师备课上课用心用力不足问题,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对每位教师每年听4节以上“推门课”,采取当堂评价打分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三年来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听“推门课”248万节,参与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5%以上;开展“四级赛课”活动,建立随机抽取教师参赛、随机抽取参赛内容、随机确定赛课时间的“三随机”机制,每所学校每学年举办两次学校层面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县(区)每年进行1至2次赛课,竞赛结果通过量化考核纳入教师评价和职称评定,三年来全省举办校级赛课12.7万节、县级赛课1.5万节,参与教师20余万人。二是在“全”上动真格。针对有的教师“躺平”问题,探索“全员参加、全年龄段分布、全省全市公布排名”的方式,激励广大教师始终保持进取状态。全员参加,即全省基础教育“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校长教师” 5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两轮的校级和县级赛课,目前已进行两轮全员参与的大练兵、大比武。全年龄段分布,即省、市两级组织的教师能力素质大赛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年长教师,按年龄段报名,分年龄段竞赛,调动高级职称教师参赛的积极性,三年来参加省级竞赛累计2万余人。全省全市公布排名,即省、市每年组织开展校长、教师、班主任、教研员大赛,赛后将各类竞赛排名和单项竞赛排名情况在全省全市公布,实现中小学教师“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人人提高”。三是在“联”上见真章。针对教师发展支持力量不聚合问题,探索“政企联建”机制,通过行政部门统筹设计、教研部门组织指导、企业捐资助训的形式,启动实施“黑龙江基础教育教师精英培养计划”,三年来争取社会力量资金6000余万元,分层培养名师、名校(园)长和乡村优秀教师;建立“评价联动”机制,将教师“推门课”、校县市省赛课成绩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以及职称评审刚性挂钩,将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纳入省委对地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每年召开全省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晾晒成绩、表彰先进。
聚焦边境教师发展,加大倾斜支持力度。一是在“支持”上用好政策空间。针对培训资源和力量不足问题,通过国家和省级“特岗计划”、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办法,为边境县学校补充紧缺师资。持续开展公费师范生(含“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项目,进一步扩大省属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优先满足边境县学校需求。依托“国培计划”,争取6所高水平师范大学优质培训资源,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成体系”的思路,为省域18个边境县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大力实施银龄计划,建立退休优秀教师资源库,动员身体健康的教师继续躬耕教坛。二是在“支援”上用足教师资源。针对教师配备不均、高素质教师较少问题,强力推进“县管校聘”,开展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促进县域内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组团式”援边计划,在教育基础好的地市选拔90位优秀教师,分赴18个边境县支教。出台《关于对大兴安岭地区开展教育支援工作方案》,分两批选派60名优秀教师到大兴安岭地区支教,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三是在“支撑”上用活各方力量。针对边境教师工作不够系统问题,推进构建省市县三级联盟式发展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具体制定方案,推进边境县教师发展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小班化教学试点;地市定向选择本地一批优质学校与边境县所有学校“一对一”帮扶;县级每年选择一个边境县举办“边境县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合力打造一支边境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