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多措并举,让学生爱上阅读

2021-04-28 来源:督导局收藏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着眼长远,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长效策略。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让学生爱上阅读”这一初心,从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高度:加强课程管理

  一个区域的课程建设要实现突破,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大课程管理和指导力度,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在多年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湖北出台了《湖北省小学语文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积累”这一核心素养,并将建立“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作为全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

  如何发展学生“阅读理解与积累”这一核心素养,《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如何建立“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指导意见》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湖北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要求语文教学要打通课内与课外,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要基于教材有效开展“1+X”阅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扩大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指导意见》还提出应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教学条件的要求:学校应建立图书室或师生阅读专用教室,丰富各类图书储备,足量配置适合师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经典书籍,改善师生阅读条件,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指导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以此为基础优化语文教学评价。要求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注意评价学生阅读的数量、广度、能力和态度。

  基于课程规律和理论,我们根据湖北省域实际,建构起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一致的、科学的课程理念,并逐步形成融于区域、学校、学生发展的阅读课程管理体系,为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宽度:重视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层面,我省立足课程高度来看课堂,从课堂维度来看课程和课改中的问题,坚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本地实际出发,提高课程指导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课改进程,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2003—2019年,先后研发《综合阅读》《经典诵读》等地方课程;统编教科书使用以来,我省开发“跟名师一起读名著”系列“名著导读”丛书,深入到课程建设的本质来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研发《综合阅读》地方课程

  2003年,从完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加大学生阅读量,转变学生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实际出发,我省提出了“综合阅读”的课程理念,省教育厅将《综合阅读》纳入湖北省地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与实施。在多年的课程实践中,我们认为“综合阅读”是一门基于语文学科本身而又相对独立的、开放的地方性综合学习课程,它针对过去阅读学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习空间。“综合阅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湖北语文教学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是丰富的话题单元,让教学内容更为开放;二是独立的课程体例,让教学方式更为立体。《综合阅读》教材有效引导着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中提升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反思与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发《经典诵读》地方课程

  2011年湖北省深入全省各市、县、学校调研、征求意见,组织专家编写《经典诵读》省级地方教材,在全省各市推广、使用。在这套《经典诵读》中,每篇正文之后附有“注释”“导读”“作者(作品)简介”等。语言浅白畅晓、生动活泼,对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甚至其文化历史地位等做了较细致的解说。此外,还从诵读的情感把握、技能技巧运用等方面给予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更深更美地感悟到经典诗文的文采情意,让学生读得上口入心,兴致盎然。注重语文积累,突出新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的综合学习;整套教材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三)开发《和名师一起读名著》系列丛书

  统编教科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纳入到了语文课程体系。省教科院积极组织全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开发了“跟名师一起读名著”系列丛书,旨在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材要求,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经营阅读生活。丛书编写强化课程理念,结合学段要求、教材意图,通过“原著+引读(伴读)”的形式,给学生以具体可行的阅读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学期教科书布置的阅读任务,并充分体现兴趣为先、建议为主指导原则。以多种形式、建议性地给学生提出阅读参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教科书在“快乐读书吧”中所提示的的阅读方法。强化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素养;扩大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追求。湖北省努力做足、做好课程建设这篇文章。我们深度开发、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为一线教师提供明晰的思路和具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架,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循路依径,快乐阅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探究深度:坚持课题实验

  省教科院重视立足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课题研究方向,并力求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寻化解问题的方法,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阅读量小面窄、阅读兴趣不浓、课内外阅读联系不畅等现实问题,2003年以来,我省在阅读课程领域先后开展了《综合阅读》实验研究、“小学生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群读类学:构建阅读课程新体系”等省级课题实验,有力推动了全省阅读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开展《综合阅读》地方课程实验

  2003年,全省开展了《综合阅读》地方课程实验,研究了地方课程对改变语文课程结构的意义,对促进学生阅读方式变革的价值。《综合阅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以及批判和创新精神。实验学校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适切性、实效性,认为《综合阅读》地方课程,改变了师生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社会意识。因此,《综合阅读》课题实验既是教材实验,更是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它对于重构语文课程体系、重建语文课堂文化、重塑学生阅读生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实践与研究

  2011年,全省各地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研究与实践。在课题研究实践的带动下,经典诵读活动在湖北省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有的地区将经典与语文作异质化和同质化比较,摸索出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有的学校初步构建了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形成经典诵读的制度,提炼丰富的经典诵读方法,有效拓宽了阅读的途径。将经典诵读与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将经典诵读与亲近母语活动相结合,落实经典诵读的内容;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双向浸润,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开展“群读类学”课题研究

  2013—2018年,省教科院带领全省小学语文教研团队,提出“群读类学”课程理念,深入、扎实开展“群读类学”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构建了小学阅读课程新体系。五年的努力探索,课题研究有效达成了预定目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形成了具体、系统的课程目标,形成了丰富、多维化的课程内容,构建了丰富、多样化的课程形态,建构了自主、灵活的教法学法体系,形成了多样的、灵活的评价体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蔚然成风:一方面,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通过实验前后的数据分析,课题实验学校发现学生读书习惯变化较大。另一方面,学生养成了爱积累的习惯,并学会了交流运用的阅读方法。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尤其是单元整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等语文学习,学生增强了阅读积累,不断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以上多个课题实验,前后接续,无不围绕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进行深入探究,以其鲜明的特征和可操作性吸引了广大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在省内起到了引领课程改革方向、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作用。

  四、追求效度:突出教学实践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评价语文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2017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在全省17个市(州)162所学校展开全面调研,尤其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动机、阅读时间与阅读量、阅读的材料及获取途径、阅读的方式方法、环境的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调研。根据调研反馈的情况,我省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等问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突出“语言文字运用”

  在教学中搭建大量阅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篇内容丰富的阅读文本。教师要树立“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理念,明确语文课程目标任务,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重点。一是要重视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变“讲课文内容”为“学习文本语言”。二是要注重文本表达方法的领悟,变“过度重视情感体验”为“学习文本表达方法”。三是发挥教材例子功能,变“学懂课文”为“学习阅读方法”。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教学实践突出“多读”,在寻求“量变”的基础上追求“质变”。强调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精讲”“精读”的模式,摒弃“讲”,突出“学”,采用“默读”“浏览”“略读”“扫读”甚至“跳读”等多种读的方法。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变惯用的“引着学”为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小组交流的时间。

  (三)坚持“教学统整”

  力求用“牵一发动全局”“提纲挈领”的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系起来,做到“纲举目张”,培养学生统整、品味、评价等阅读能力,追求教学的整体效应。把语文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倡导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搭建校内外阅读直通车,将学生阅读学习的视野由教材引向丰富的书籍世界,由课堂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让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广,读得更有兴趣,增强语感,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十多年来,我省秉持这一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理论,把加强课程管理、重视课程建设、坚持课题研究、突出教学实践等工作贯通起来,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紧扣目标,精心施策,力求实效,使得学生阅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呈现出工作有序推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向好态势。湖北将一如既往地按照目标明确、植根课堂、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思路,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进我省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