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政策兜底帮一把 就业帮扶送一程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全力以赴兜底帮扶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学院2020届特殊群体毕业生213人,就业率98.6%。

  一、筑牢特殊群体保障墙

  一是精准统计识别。做好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就业扶助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我院通过大数据比对、专业系审核、学院确认,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全员纳入帮扶范畴,2020届213名。同时,根据2020年疫情特殊情况,将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也纳入就业特殊群体中,努力将疫情对学生的就业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精细台账管理。对精准识别出的特殊群体毕业生,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全面梳理掌握特殊群体毕业生信息和就业需求,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四准”,即人员底数准、就业需求准、帮扶举措准、求职进展准。

  三是精心施策落实。制定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构建学院、专业系、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与用人单位动态联系的就业服务工作模式。在就业过程中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实行“三优先”,优先推荐岗位、优先政策解答、优先就业心理帮扶。

  机辆系的李梦龙和包天则都是湖北籍毕业生,疫情刚一发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就第一时间和他们联系,鼓励他们居家期间加强自身学习,并推送了很多路局招聘信息。最终,这两名湖北籍同学均顺利签约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织紧重点帮扶兜底网

  每到毕业季,总有个别特殊群体学生迟迟不能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制定并实施“双包联”制度,为每名就业困难的重点学生配对2名就业包联老师,由学院领导和专业系领导作为包联老师共同帮扶指导。结对后,包联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困难就业学生开展就业帮扶,填写“一生一策”卡,掌握未就业原因、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岗位。经过学生和包联老师们的共同努力,2020届36名双包联学生35人成功就业。

  在客运系学习的陈同学家境贫寒,多次参加应聘未能成功,一度非常自卑和消沉。学院“双包联”制度施行之后,客运系副主任李玉琴多次与她沟通联系,帮助其摆正求职心态、模拟面试情景、积极推荐工作。经过一番努力,陈同学最终被京铁大酒店顺利录取,现已上岗工作。

  三、引航边疆建设成才梦

  从2015年仅有1名毕业生选择到新疆就业,到2021年101名优秀毕业生一次性集体签约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七年来,学院共有493名优秀毕业生选择了援疆援藏就业工作,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是宣传动员让边疆“天涯咫尺”。学院就业职能部门、各专业系通过电话、网站、微信、QQ、主题班会等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动员宣传。学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也持续发布援疆援藏系列文章,生动的就业案例转变了学生们的就业择业观念,激发了学生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热情。

  二是就业指导为梦想“点亮希望”。尽管部分来自基层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强烈,然而由于语言、资料准备、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就业过程中有时并不顺利。针对这种情况,学院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专场招聘模拟面试。经过精心的就业指导,2019届毕业生扎西平措等9名藏族学生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来校招聘时,全部顺利通过招聘考核,实现了自己“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上工作”的职业理想。

  三是制度文件为未来“保驾护航”。学院高度重视援疆、援藏工作,专门制定了《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援疆、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冀运职党〔2021〕31号)《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援疆援藏工作若干措施(试行)》(冀运职党〔2021〕32号),成立了以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对口支教、招聘就业、院校交流合作、技能培训、援助资金等7项支援措施,全力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工作。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