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高校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故事

2018-1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张骅是北京林业大学派驻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镇远新村的“第一书记”。今年,张骅的心情一直很不错,因为他主导组建的远新村种植合作社终于成立了。“这只是我的一个小目标,我要打造远新村的产业链条,把人生芳华播撒在科右前旗辽阔的大地上。”张骅说。

  作为北京市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底,北京市委组织部向全市234个低收入村和对口援建地区派驻了“第一书记”。这些驻村书记很多来自首都高校,一心为村里谋致富的好路子,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这里讲述的是3位扶贫“第一书记”的故事。

  张骅的故事——

  “希望我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2017年,张骅作为科尔沁右翼前旗引进人才被派驻科尔沁镇远新村担任“第一书记”。

  来到祖国最基层的农村,投身扶贫攻坚工作,张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博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种责任。如果真的因为我的到来,远新村的人民日子过得好了一点,我的人生价值也就实现了。”

  远新村第一届“最美远新人”评选工作,第一届远新村善行义举榜,第一届成才表率榜……在张骅的操持下,远新村村民的集体生活热闹起来了。

  远新村主要种植普通玉米、绿豆、黄豆等农作物,普遍是一家一户小块土地的分散种植,平均每亩年收入仅有600元左右,一旦发生干旱等自然灾害,农民就会入不敷出。针对村情,张骅自费前往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请教专家,测定远新村土壤理化性质,最终编制出了一份《科尔沁镇远新村2018年—2021年产业发展规划》。

  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张骅的目标实现了第一步。他联系浙江农科院等单位,从全国收集了7种黑糯玉米的种质资源,两种富硒黑小米的种质资源,还有一种黑豆种子和一种黑芸豆种子,都已经播种在村里的流转土地上。

  顺着产业链需求,张骅还积极探索销售渠道,按照“互联网+农业”思路发展电商平台,培育远新品牌。科右前旗远新种植合作社电商平台已经建立,远新品牌商标正在注册。

  季景书的故事——

  “我要做张泉村永远的荣誉村民”

  2016年11月26日,北京工业大学选派的干部季景书驱车150多公里,上任张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来到村民家,冰冷漏风的屋子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眼前的现实让季景书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波澜。

  季景书明白,要想尽快融入,就必须与村民打成一片。在和村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季景书为所在村低收入户建了档案。他心里明白,老百姓最渴望的就是脱贫。

  根据张泉村残疾人情况,季景书决定成立“张泉自强创业互助小组”,帮扶长期坐轮椅的村民赵晓翠创业,通过串珠编织手工艺品,让村里的残疾人找到了致富路。

  根据村里资源现状,季景书提议并推动在村两委会上通过了创办村集体企业的建议,将老百姓现有资源与社会优质资源整合对接,“借船出海”形成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点。

  在季景书的建议下,张泉村提出了24小时健康套装产品理念,让消费者从早到晚享有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让老百姓守着绿色无污染的土地、空气和山泉水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现在,“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终于办下来了,等待了多年的通往张泉村的山道——大张路动工修建了,张泉村山顶上的8公里旅游步行道动工了,新投入的民宿旅游户也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张泉村从一个被遗忘的小山村变成了密云区重点建设的金字招牌村。

  “我希望能成为张泉村永远的荣誉村民,”季景书说,“因为我是张泉村第一任‘第一书记’!”

  张桂岩的故事——

  “把脚扎在泥土里,做实实在在的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桂岩,成了门头沟区太子墓村的“张书记”。

  初到太子墓村,工作开展得并不像张桂岩想象中那么顺利。“好高骛远不行,要把脚扎在泥土里,做实实在在的事。”张桂岩决定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她着手抓党建及两委班子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带领全村党员到学校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带着村里党员参观校园、图书馆,办理借书证,请法学院教师给村民讲法律知识。

  太子墓村虽地处大山深处,但土肥水美、果木繁多,曾培育了闻名遐迩的“太子慕”苹果,是京西苹果第一村。张桂岩认识到,“太子慕”苹果产业发展正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先把村里的苹果卖出去,让村民们看到希望,再带领大家依托现有资源将村子打造成‘富士苹果生态园’。”为了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张桂岩搭建苹果销售平台,用微信、众筹等网络推广助力村民苹果销售。

  张桂岩手把手教村民微信推广、手机收付款等技能,利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平台,大力宣传村情村貌、苹果种植过程、种植技巧等,成功为村民引来了顾客,帮助村民销售苹果260余箱。此外,张桂岩还联合首都经贸大学工会、校友会开展“爱心采买”活动,发动在校教师、校友共购买苹果900余箱,解决了10余家低收入户及大病家庭的苹果销售难题。

  苹果卖出去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民对“第一书记”的认可也越来越高。现在村民张玉斋老人逢人便说:“这是我外甥女儿。”(本报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李香云 张宇庆 刘慧武)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