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河海大学四大举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5-10-27 来源:河海大学收藏

  河海大学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立河海大学成果转化中心、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专业从事高新技术孵化和转移。《重大水利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等一大批学校核心科学技术成果相继在70个大型水利工程、53个城市、30多个复杂河网多目标调控、48个沿海防汛单位、26个省区市的防汛抗旱机构和我国沿海及内地湖泊地区多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和市政工程软基处理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校地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面向地方需求,先后与江苏省南通市、淮安市、宿迁市,安徽省滁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河海大学南通研究院、淮安研究院、宿迁研究院、滁州研究院,健全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决策咨询为重点的校地合作机制。4家驻外研究院围绕地方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在沿海开发、水利信息技术、先进机电装备等领域建立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科技咨询、人才引进、成果孵化等服务。

  校企联动,共建企业研发中心。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原则,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等近百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共同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水利、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攻关。定期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服务,开展专题科技咨询94次,参与企业服务977人次,服务企业达1135家。

  组织培训,提升行业人才素质。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联合30余所水利职业院校及数千名优秀教师,组建水利行业队伍教育服务联盟,共同实施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构建“云服务”继续教育服务平台,覆盖全国水利行业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以提升基层职工专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建立行业内不同教育机构、各类教育类型间的学分认证、转换、存取和兑换制度,搭建水利职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启动水利人才队伍学历提升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千名乡镇水利(水务)站站长培训计划” “水生态治理规划技术培训计划”等,累计培养水利行业学历教育学生860人,培训技术和管理骨干4000余人次,编写出版教材7本。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