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提速
2020年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15-08-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收藏

  近段时间,“民族教育”成为了媒体关注热词。8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详细介绍了国务院8月11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情况。《决定》指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近年成绩显著 但整体发展滞后

  8月18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距上一届会议已相隔13年。在此期间,我国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少数民族学生总数达2539.5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全部在校生比例,普通小学从2002年的9.46%提高到2014年的11.2%、普通中学从7.4%提高到10.27%、普通高校从5.99%提高到7.67%。至2014年,全国少数民族专任教师达到128.9万人。“十二五”期间,19个援疆省市实施教育援助项目528个,投入资金108.5亿元;17个援藏省市实施项目148个,投入近6亿元,等等。

  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山区、农牧地区办学条件仍较为落后,教育结构不甚合理,民族教育仍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所急需弥补的短板。

  将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

  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而在此次《决定》中,最大的亮点是这一表述修改为“全面提升”,彰显了中央大力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预示着民族教育的发展即将迈入新阶段。

  《决定》细致地指出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优先设置与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学校,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设置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调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支持办好师范类专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

  各类政策倾斜 支援力度加大

  《决定》提出了多项政策倾斜,扶植民族教育发展。例如针对在艰苦边远地区,优秀教师资源面临“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难,提出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和师德水平,健全、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培训机制,落实激励政策,改善民族地区教师待遇。

  《决定》要求,加大对学生资助力度。通过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生活费)政策,确保应助尽助。普通高中、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

  《决定》还强调要继续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作用,健全教育对口支援机制,重点加大对受援地区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支援力度。“结对子”、“开小灶”,其中包含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支持,更是守望相助的手足之情。(记者 李贞)

(责任编辑:柴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