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凝聚共识 攻坚克难
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

2015-12-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左敏

  中央深改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开展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专项督导,重点监督经费保障、质量管理、进展成效和社会监督等情况,切实保障工作进度和实施成效。山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全力破难攻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

  (一)补足义务教育“短板”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农村或者乡镇学校的基本建设未能及时跟上,存在大量薄弱环节,甚至达不到国家列出的20条底线,形成了历史发展在教育上的欠帐。当前山东省140个县中有111个县存在薄弱学校。这种“短板”不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无从谈起。因此积极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是尽快补齐义务教育“短板”的当务之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相关任务目标,在资金、政策、规划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省政府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将其列入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作为对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可以说,实施“全面改薄”已成为抬高全省教育工作的“底部”,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历史性机遇。教育部门应强化机遇意识,坚持主动作为,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全面改薄”山东省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763所,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数都占到全省八成以上,资金总量达420多亿元,时间跨越5个年度,工作覆盖范围之广、涉及人群之多、资金需求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历年教育改革单项工程中都是少见。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使命、勇于担当,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全面摸底清查,拉出欠账清单、建立工作台帐,编制完成《山东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建设规划(2014—2018年)》,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改善山东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实施。

  二、守住底线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坚守规划进度底线。将项目目标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的标准,细化到各规划学校和年度,切实保障工程进度。开辟“全面改薄”工程建设绿色通道,坚持在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配套等方面特事特办、从简从快。研制开发全省“全面改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网络,实现对全省所有项目学校建设进度的实时、全程、动态监控。坚持每月编发“全面改薄”工作简报,及时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全面改薄”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市市委书记、市长通报进展情况。制定出台《“全面改薄”工作专项督导方案》,省政府先后组织教育、发改、财政、国土、城建等部门到市、县现场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二)坚守项目质量底线。项目质量是“底线”,更是“红线”。始终将质量管理放在监管督导的重要位置,围绕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管理,扩大审计范围,规范工程质量。严格规定规划建设后不符合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予通过;施工条件不具备、施工资质不达标、全程监管责任制不落实的,不允许施工建设;工程验收通不过的,坚决整改返工,甚至重建。各地制定全程质量监管责任制度,从严管、从头管,让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和监护人,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要求,做到有案可查、有溯可追。严格落实分段式验收制度,工程完工一段、验收一段,切实保障工程各阶段质量,有效杜绝隐患的存在和发生。

  (三)坚守纪律要求底线。“全面改薄”的项目,少则几万元、多则过千万,资金量大,监管措施务必要严格到位。我省按照阳光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出台《“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切实落实“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程序合规,严格按程序进行招投标建设,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徇私乱纪。二是坚持监管有力,主动接受工程监管、财务审计,保障资金的精准投入和高效使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电视进行公示公开,确保工程干干净净。三是坚持财经纪律。财务支出、款项支付坚决完善财务手续,特别是项目专项资金不得挪用、截留。

  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全力破难攻坚

  (一)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在规划投入省级资金83亿元基础上,不断加大市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投入“全面改薄”资金117亿元。创新融资模式,以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所属项目公司为运作主体,协调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解决“全面改薄”资金问题。鼓励支持各地利用PPP、政府发债等模式筹措资金。印发《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校舍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有上下限的按不超过下限标准收取,有条件的可以免收;属于市场定价的,通过服务双方协商适当减收或免收;校舍建设工程成本平均每平方米降低约15%。

  (二)强化建设用地保障。省政府出台文件,规定单列土地指标专项计划,明确要求学校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省级每年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拿出土地指标单列用于“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市、县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全面改薄”建设用地。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全面改薄”项目建设需要;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全面改薄”工作。对部分镇、村学校集体用地手续不完善等历史遗留问题,由教育部门协商国土部门妥善解决。同时鼓励各地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办理手续,有效解决了各地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

  (三)强化师资队伍保障。统一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按照退补相当的要求,及时补充乡村教师。创新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根据目前存在的总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情况,要求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开展城乡之间校长教师队伍交流轮岗,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