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三

以“资助育人”理念引领学生资助工作

——江苏省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情况

2016-08-25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一、坚持资助育人理念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向全社会庄重承诺: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成长成才。2007年以来,我省每年都把学生资助工作列入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实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在全省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保证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或辍学。目前,全省1233万名在校学生中,有720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政策,有130万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或生活费补助。“十二五”期间,全省学生资助经费总投入260.9亿元,资助学生968.9万人次。其中,2015年全省学生资助经费总投入62.6亿元,资助学生263.2万人次,与“十一五”末的2010年相比,年度资助经费投入与资助学生人数分别增长44%和7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指出:“资助育人目标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就是建立起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这样一条良性通道,最终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样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并且能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在长期的学生资助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给予必要的经济资助,更要紧紧围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和根本任务,强化德育教育和精神激励,促进他们克服自卑,奋发图强。资助育人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育人成才来谋划、改革和发展资助,将单纯“输血”型资助转变为“输血与造血结合”型资助,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下成长为有用之才,真正做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最终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扶贫目标。

  二、构建资助育人模式

  “资助育人”是资助工作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我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不断丰富资助育人内涵,积极创新资助工作方法,弘扬助学成才典型,宣传资助成效,将“资助育人”理念贯穿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

  第一,理论研究先行。“资助育人”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2010年起连续6年组织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开展将资助与培育人才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广泛征集资助育人研究成果,汇集研究论文230余篇,编辑出版5辑《江苏资助育人研究》。从2014年起,我省每年都设立省级学生资助研究课题,安排专项经费鼓励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和视角研究资助育人。经过努力,我省在资助育人理念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地探索,初步构建了学生资助新方法、新机制和新途径,为在全省范围内树立“资助育人”理念,全面推进以育人成才为核心的新型资助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创新育人方法。一是弘扬成才典型。2012年,我省以宣传南京理工大学助学成才典型蔡杨波同学事迹为切入点,号召全省高校深入发掘“身边的励志成才典型”,在此基础上连续三年分别编印《青春放歌》、《标杆》、《绽放》共16.25万册,在全省广泛宣传励志成才典型事迹。二是扶助心理健康。我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采取多种措施,指导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于面对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学习。江苏师范大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层抽样,量化测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家辅导、情感沟通、团体交流等,促进学生重塑自信。徐州市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采取“代理妈妈”、“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等行动,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自护教育、自信树立等活动,让孩子们敞开心扉,感受亲情的温暖,沐浴在欢乐的童年时光之中。三是加强学业指导。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提高学业成绩,从而考入理想的学校,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资助育人的重中之重。苏州市构建“学生资助大爱体系”,让帮扶志愿者在线指导学业有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从2014年起开展学生资助,每年组织100名社会精英全方位帮扶1000名学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是拓展就业能力。我省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竞争力培训,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连续两年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帮扶活动,每年利用两个周末,分片、分批次免费开展就业能力培训,近两年共培训约2400名学生,参训学生各项基本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超过90%。

  第三,加强成效宣传。我省十分重视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宣传,运用传统媒体、微电影、艺术再现等手段,强化资助育人效果宣传。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连续两年开展以“他们——我身边的资助”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组织专家团队,策划制作《资助改变命运》《资助放飞梦想》等专题片,人物事迹均来自真实的学生资助工作,内容感人,受到广泛好评。省教育厅连续两年举办江苏省学生资助成效汇报演出,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动人事迹在舞台上艺术再现、催人奋进,观看演出的师生都反映深受教育。

  三、资助育人初显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以育人成才为核心的“资助育人”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是打造了一支资助育人团队。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省在高校和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中培育了一批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背景,志愿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成为全省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江苏大学从2005年起开展了“给我一个家”活动,学校组织专兼职和离退休教师与在校孤儿结对帮扶到学生毕业。东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施杰老师,从事学生资助工作13年,每年都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机会,陪同留校的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吃年夜饭。

  二是培育了一批成长成才典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我省高校和市县遴选出的助学成才典型有546名。他们之中,有70名像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级学生孟凡旺这样的“自强之星”,他们身残志坚,凭自己的力量跨越重重关卡,一步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有193名像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吕抗硬这样的“感恩之星”,他们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在事业获得初步成功之后,便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有110名像南通大学杨秋兰这样的“创业之星”,他们在国家资助成长成才的同时,努力创业,不断积累创业创新和经营管理经验,在毕业后不久就取得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功;有173名像扬州市第一中学裴多芬这样的“勤学之星”,他们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扶助下,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养,最终成为学业翘楚。

  三是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我省通过发放毕业生求职补贴、毕业生择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能力。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中有7000多人申请求职补贴,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当年底,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今年,我省已向14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至7月30日,全省高校毕业生中家庭困难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79.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四、今后工作打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好。最近,我省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确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省属普通高校本专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同时,我们将深入贯彻把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上的理念,继续深化资助育人研究,进一步丰富资助育人内涵,强化学生资助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科学制定资助育人绩效管理目标,在合理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扶助、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就业指导,努力把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