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一

全国1824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2017-02-23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

  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全国教育督导系统始终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督导的重中之重,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缩小校际差距、提升教育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截至2016年底,1824个县通过督导评估认定,占全国总数的62.4%。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一)完善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建设。完善全面通过的省(区、市)督导复查制度。对将要全省范围内通过认定的省份以市为单位,全覆盖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已经通过的县进行实地督导评估;进一步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督导评估工作。2016年7月和10月,分别在广州市和福州市召开了两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广州会议面向全国各省份,福州会议侧重中西部省份,强化问题导向,重在增速提质,以评促建。反馈意见中逐县逐条列举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完善督导评估工作手段。建立问卷调查网络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

  (二)对522个县进行督导评估认定。2016年,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544个县级单位申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522个县通过审核并接受实地督导检查。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1824个,其中东部地区740个,中部地区556个,西部地区528个。继2014、2015年的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外,2016年又有广东、福建2省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湖北、安徽、山东、吉林四省通过认定的县比例均超过80%。

  (三)对已通过基本均衡认定的13011个县进行监测复查。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防止均衡水平滑坡,按照《暂行办法》规定,对2013-2015年通过国家认定的1301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复查。监测结果显示,1301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420下降为0.40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57下降为0.346。

  (四)对未实现基本均衡地区进行过程性监测。为了解掌握尚未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地区的现状,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1200多个县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监测。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分别有48.5%、54.51%的县尚未认定,将是攻坚难点地区,小学将是攻坚难点学段。

  二、成效与经验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保障投入,从教师配置、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到特殊群体关爱,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发展利益的全民共享。一是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省级政府对市级政府绩效考核,各级政府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二是经费投入得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累计投入2.73万亿元,其中2013-2015年投入2.09万亿元,2016年投入6400亿元;全国近四年总投入中县本级资金1.6万亿元,占总投入的58.7%。三是城乡教师共同发展。4年来全国共新补充教师约130万人,其中2016年新补充33.6万人;全国近四年新补充教师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22.8万人,占新补充教师总数的17.6%。近四年全国交流教师校长185万人,其中2016年交流51.5万人;全国近四年交流教师校长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22.4万人,占交流教师校长总数的12.1%。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不断提升,制度化乡村教师补助成为常态,教师生活待遇不断改善。四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际、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4年来全国共新建学校1.2万所,改扩建学校19.1万所,新增学位近2000万个,新增校舍面积3.4亿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697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2839亿元,新增图书11亿册,新增计算机966万台。五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六是共享发展落地生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升学问题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系体系更趋完善,特殊教育保障力度逐步加大,贫困生助学制度化水平和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得以充分彰显,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在工作中,我们一是明确发展战略,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民生。通过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发展激励和问责机制,政府抓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教育、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普遍形成。强化督导杠杆作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二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各级政府努力落实“三个增长”要求,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全面改薄”资金,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教育的精准扶贫。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九成省(区、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部分省(区、市)颁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出台了各自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重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创新编制管理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管理体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对薄弱地区、薄弱学科的教师实施“精准补充”;健全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四是着力攻坚克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级政府以“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补齐短板,抬高底部,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际和城乡资源配置均衡水平。各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执行国家、省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统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把学校标准化进程目标任务分年度落实到校。各地努力配齐教师办公电脑,为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配置班班通多媒体设施、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五是深化体制改革,提升供给能力。多地实施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采取合并、托管、一校多区、集团办学、建立学校联盟等多样化办学体制,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六是关注特殊群体,落实共享发展。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问题。各地政府积极承担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的管理责任,实施同城待遇,保障公平入学;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等形式,精准关爱留守儿童;通过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强特殊教育保障力度;设立贫困学生教育奖励资金。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要如期实现预期目标,难度还很大。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未落实到位,从基本教学装备到信息化条件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保障经费法定增长,拓宽资源供给渠道。落实政策法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以公平发展为原则,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二是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全面改薄”计划,加快改善不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关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所引发的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同步解决城区“大班额”和农村“空心校”问题。三是精准补充教师队伍,重视学校管理改进。把校长和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和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工作重点,理顺校长教师管理体制、精准补充教师,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业务水平。始终坚持硬件软件并重的原则,重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四是推进巩固提升并重,全面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对于新通过认定县,要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巩固均衡评估成果。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率先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

  注:1.因江苏省有两个区已合并,故本次复查对象实际为1301个县。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