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情况介绍

2018-06-22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吴岩

  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报道本次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部省合建14所高校,地方60所高校的大校长或大书记,31个省市区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人,中央11个部委和单位教育司局有关负责人,教育部20个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主持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作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这是一次高等教育的盛会,吹响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结号,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总动员,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这是一次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会,是一次全面部署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是一次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大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和宝生同志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拟推出的重要思路和举措向大家做个介绍。概括起来有“三个一”:一是一个重要讲话,也就是宝生同志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这是我们加强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二是一个重要意见,就是这次上会征求意见的“新时代高等教育40条”,这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三是一组重要计划,也就是“六卓越一拔尖2.0”,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施工方案。

  宝生同志强调,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要在全战线树立这样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他着重阐述了“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核心内涵。这“四个回归”是宝生同志2016年10月在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四个回归”提出以来,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取得显著成效。

  6月13日,教育部党组原则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及7个相关文件。根据部党组的要求,这几个文件在会上进一步征求了意见建议,将会尽快下发。

  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出系列举措,概括起来就是“8个一”:

  第一,落实一个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在一篇讲话中,先后10次强调了这个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坚持一个根本标准。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他指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要强化“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我们将建设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第三,突出一个基础地位。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本为本。这主要源于本科教育的两个极端重要作用。第一,眼睛向外看。全国高等本科院校在校生、毕业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中87%是本科生,2017年本科毕业生接近400万人,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因此我们说,本科不牢,地动山摇!第二,眼睛向上看。没有优秀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保证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说,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本科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可以说,教学标准立起来了、制度建起来了、改革动起来了、特色亮起来了。但是,也有人说,现在中小学生要“减负”,大学生要“增负”,我们要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长才干上。同时,我们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第四,强化一个基本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各高校要把建设一流专业作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切实使一流专业建设立起来、响起来、热起来。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

  第五,打造一支育人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大力推动院士、“千人”“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要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第六,完善一套协同机制。学生的实践教育一直是我们的突出短板,解决这一问题,关键靠协同。要坚持国际国内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推进高校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立完善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机制协同的全流程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七,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先手棋”,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加速器”。加快建设多元协同、形式多样、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规划建设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000项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中西部地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第八,培育一流质量文化。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质量文化是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最深沉、最持久的内生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大学质量文化,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要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等举措。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