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第八场:介绍教育部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进展情况

通气会首页
议程
散发材料
媒体报道
2019-11-25来源:教育部

坚决纠正截留克扣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问题专项整治进展情况

教育部财务司

  根据中央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安排和教育部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实施方案要求,教育部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坚决纠正截留克扣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排查整改,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制定方案,进行全面部署。7月以来,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举措,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简称“一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开展好专项整治工作做出部署,进一步明确整治内容、进度安排和方法举措。

  二是实地调研,掌握一线情况。8月-10月,赴山西、内蒙古、青海、新疆、河北等地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师生及家长意见、查阅账目、走访贫困户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一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是印发通报,组织自查自纠。9月5日,印发《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整治调研发现问题及整改要求的通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同时,要求各地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立即组织开展自查自纠,通过核查资助账目、档案、受助对象等方式,全面深入检视问题。

  四是量化指标,强力推进整改。10月1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前期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核查力度,按要求报送问题清单、涉及金额、整改措施等量化指标,确保整改实效。10月21日,召开“一补”资金专项整治推进会,传达中央最新精神,了解各地发现问题的整改及查处情况,对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五是开通热线,接受社会监督。10月21日,开通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监督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通过教育部门户网站、微言教育等向社会公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10月31日,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了举报投诉及问题处理情况,进一步表明了对“一补”资金存在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截留克扣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专线开通以来,接到来自19个省份的43个电话。其中,政策咨询16项,举报投诉27项。目前,举报投诉的27项问题中,相关省份已反馈处理意见23项,尚在核查4项。除无法取得联系的8位来电人外,已对其余来电人均已进行电话回访,所反映问题均已得到妥善处理。

  六是开展复核,确保整改成效。根据各省报送的“一补”问题清单及整改情况,从11月中旬起,教育部组成调研组,分赴青海、河南、湖北、内蒙古等地进行复查复核,督促各地坚持严查严惩严办,切实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取得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的成效。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已初步查明“一补”资金问题162项,涉及金额1.29亿元。其中,拨付、发放不及时17项,涉及金额1.14亿元,已整改完毕,补发金额1.14亿元;虚报套取、挤占挪用“一补”资金31项,涉及金额821万元,已整改20项,补发金额232万元,追回金额161万元,规范资金使用金额177万元;未做到应助尽助18项,涉及金额11万元,已整改完毕,补发金额11万元;管理不规范96项,涉及金额618万元,已整改87项,补发金额16万元,追回金额19万元,规范资金使用金额497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持续抓好后续整改工作,逐项核销问题,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根据各地报送情况,还有20项问题尚未完成整改。目前,已建立问题台账和定期督办机制,督促各地积极与纪委监委机关保持沟通,限时核查整改,确保举报一项,排查一项;发现一项,整改一项。不管问题轻重程度,只要是涉及侵害群众利益的,就要一查到底。

  二是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经商财政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一补”工作,合理确定政策覆盖范围,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及时足额保障资金,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教育部官网、微言教育等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与成效,推广经验做法,通报典型案例。同时,督促各地做好“一补”政策的信息公开公示和宣传工作,使“一补”等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监督,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