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组 优化 创新 发展

――沈阳市东陵区祝家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7-06-19收藏

  沈阳市东陵区祝家九年一贯制学校(第72中学)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位于佛教寺院--朝阳寺的沈阳市第19中学。1956年改名为沈阳县四中,1960年定名为沈阳市第72中学。1964年迁到现在的祝家镇。2005年11月祝家中心小学和沈阳市第72中学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4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人;6个学前班,学生203人;有教职员工122人。近两年来,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具体措施与成效

  (一)重组,兼收并蓄,发挥其长,夯实管理基础。

  中小学合并后,如何顺利完成平稳过渡,是摆在领导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学校确立了“缓步过渡,公平民主,合理取舍,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完成了办学思想的统一、及领导班子、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教师任用等方面的重组,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理念的统一。我们首先给学校发展定位:那就是以德立校,质量兴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教,把72中学打造成办学方向明确,教育理念超前,校园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先进,校风学风严谨,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以此目标来统领教师。然后是宣讲动员,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同时把整合思想做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引导教师树立全局观念,建立“家”的概念,增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荣辱观,注重和教师的沟通,中学领导多倾听小学教师的意见,小学领导经常征求中学老师的建议,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公平公开、机会均等。

  2、在领导班子的组建上,从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中小学各自的优势,一位副校长,主抓学校德育工作,一位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这是学校工作三条线中的两条线,下设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中小学各分设一位主任,形成条块结合、整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3、相继出台了《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德育工作规程》、《教师考核细则》、《中考奖励方案》、《职称评定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教师培训方案》、《教学奖励方案》、《控辍保学奖励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教师的任用则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特长,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做,避免了闲者生是非,这种用人机制可以让贤者施其能,庸者有其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自觉性。

  (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提升管理质量。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可以使教育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又一严峻的课题。

  1、优化组合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合并后,我们把计算机进行了一次选择和淘汰,把较好的机器集中起来,组建了多媒体教室,加上农远设施的配备,再加上政府的投入,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教室两个,卫星接收室两个,播放教室两个,美术教室配齐了电脑和投影设备,现在至少有八个教室可供中小学各学科使用多媒体,在编排课表时统筹考虑1-9年各科的需求,使硬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2、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小学老师严重超编,近七年的时间小学没进毕业生,后继乏人,也制约了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二是中小学都有当年接班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差。要想提升学校的质量,就要做好教师队伍提高这篇文章,我们就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把那些年富力强的教师用在一线教学上,通过竞聘、考核、奖励、跟踪指导、定位培养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引领教师在岗位上自练自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人员布局时,注重强中弱联手,老中青结合,形成学年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学新秀为框架的教学网络,带动了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

  3、城乡手拉手活动,为学校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思维和理念,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为教学管理和课堂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创新,推陈出新,敢为人先,形成管理特色。

  1、在中层干部的使用上实行动态管理,竟聘上岗。竞争机制的引入,激活了管理,盘活了人力资源。

  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竞聘上岗,按岗定人,择优使用。而且规定班主任有权选择学科搭档。自主选择,有利于形成团队,发挥合力。

  2、在教学上,实行教务主任负责制,业务指导上分段进行,做好中小学管理上的衔接。两个主任既听中学课又听小学课,便于沟通情况,利于管理思想的一贯制。中小学教师交叉任教,目的是做好知识与学习方法的衔接。引导教师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全程质量观和全员质量观。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人力资源,更有利于中小衔接。

  由于中小学年级跨度大,学生特点不同,1-9年在授课时间上难以同步,根据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调整。课间休息为10分钟,上课设定预备铃,7-9年级预备铃开始上课,1-6年级第1遍铃开始进教室,做课前准备,第2遍铃响开始上课,授课时间为40分钟,这样错时上课解决了不同年段的矛盾,提高了各自的效率。

  3、德育工作重在以德立教,以德促教,以德树人。遵循“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序列化,管理整分结合。在德育队伍建设上重在培养一支有爱心、懂管理、学识高、人品正、深受学生拥戴的班主任队伍。始终把队伍的培训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讲座、研讨、个案追踪、交流、论坛、访谈等形式进行岗位练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在对学生的教育上重在养成习惯、规范行为。抓纪律、抓卫生、抓出席,实行每日报告制度,每日一检查,每周一累计,每月一评比。环境卫生摸索出一套管理经验,形成了“分区打扫,分块管理,责任到班,落实到人”的齐抓共管局面,营建了有序、整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在就餐管理上推行错时就餐,既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初中学生实行寄宿制,有70%的学生住校,统一管理。班主任实行全程跟班制,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内涵建设,推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以建“奋发图强”的校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为起点,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学习内容。其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途径,以优秀学生为榜样培育良好的班风,让“诚信、勤俭、励志、笃学”的校风,“勤学、善思、厚积、求异”的学风,,“严谨、务实、善导、育人”的教风融铸在全体师生的心灵深处,表现为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和工作习惯,凝聚为学校的共同精神。再次,就是有主题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小草都充满情感,校园的每一景每一物都蕴含着教育功能,从生活区到活动区到教学区处处洋溢着人文的光辉,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四)发展,描绘蓝图,再创佳绩,打造管理品牌。

  学校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就绪,下一步就要做好管理这篇文章。我们要继续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做好幼小、小中衔接,做到教育目标人本化,教学管理科学化,德育工作序列化,育人环境花园化。我们要以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办学环境,一流的学校管理,打造一流的管理品牌,创造一流的业绩。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带来的可喜变化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使我区学制呈现了多元的格局,也使硬件设施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合理有效,人力资源得到了整合与优化。办学条件的改善,使我校控辍工作成效显著,呈逐年递减趋势。2003-2004学年度辍学率6.03%;2004-2005学年度辍学率3.19%;2005-2006学年度辍学率2.64%;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辍学率0.21%。

  教学质量全区瞩目,连续四年出现5名区中考状元。先后有4名学生升入二中,升学率连年攀升,2006年达到67人。同时学校评为市民最满意学校。

  成绩是昨天的句号,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师是关键,改革是动力。我们将继续以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创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校风好、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名牌学校。

沈阳市第72中学
2007年4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