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针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教育资源,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低,急需开阔科技视野等问题,利用四川大学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实施了“羌山领头羊”科技帮扶和人才培养项目。此项目的实施不仅旨在促进北川地区的教育发展,还为科技帮扶提供了创新的模式和实践经验。
一、基本情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紧邻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这里山高路险,地震多发,且曾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因此该地区亟需全面推进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水平。
“羌山领头羊”科技人才苗子培养项目由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共青团北川县委、北川启智新公益组织共同发起,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党支部、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具体实施。该项目主要在北川县的擂鼓镇八一中学和永昌中学展开,针对初中生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并通过高压育种等技术提升当地主要农作物和中药材的产量和效益。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长期从事前沿科学研究,拥有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和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队伍,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另外四川大学是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校园文化,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将这些丰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特别是服务于教育资源匮乏、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急需提高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这是高校应该积极去做好的事情。
二、实施情况
“羌山领头羊”科技人才苗子培养项目自2021年开始实施。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党支部联合北川羌族自治县团委、启智新公益组织等共同开展了为北川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苗子的科技帮扶工作。通过“高校+乡村”的科技人才苗子培养模式,项目团队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北川县培养科技人才苗子,助力乡村振兴育人计划,为北川科技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第一阶段(2021-2023年):擂鼓镇八一中学
2021年开始在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实施并完成了第一期(2021-2023年)帮扶项目。2021年4月,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与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签订了“羌山领头羊”科技人才苗子培养协议,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展。该项目的实施以“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
2021年6月18日,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的17名师生来到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结对子,参观实验室、川大校历馆、川大江姐纪念馆等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科技报国的理想和信念,同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和校园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2021年10月12日,四川大学在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建立的高压育种实验室正式落成,并同时开展了玉米高压育种实验创新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川大老师和研究生们的悉心指导下,擂鼓镇八一中学的学生们参与了玉米高压育种、种植、收获的全过程研究。通过在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开展的一系列高压育种创新实验和科普系列讲座,以及川大研究生与学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子帮扶等科技扶贫活动的实施,以“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子”等形式,实实在在地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帮扶做出贡献,科技帮扶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方好评。
(二)第二阶段(2024-2026年):永昌中学
2023年10月19日,2023年,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与北川县永昌中学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第二期项目协议(2024-2026年)。在这一阶段,项目将继续在永昌中学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目标是通过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带动北川地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
在这一阶段,项目团队计划在永昌中学建立新的高压育种实验室,重点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如白芨、天麻、黄连和黄精等的高压育种技术。通过这些研究,项目希望能够提高这些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实施成效
项目实施4年来,通过教育帮扶示范效应,北川县的中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科技创新热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例如,2022年,北川县擂鼓镇八一中学的高压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项目荣获了“第三十七届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也增强了他们继续深造的信心。
科技教育帮扶的实施还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高压育种实验,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改善,这一成果受到了北川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期项目中,团队对当地主要中药材的高压育种实验正在进行,预计未来将为当地带来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羌山领头羊”科技人才苗子培养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大学+当地政府+社会公益”共同实施的教育帮扶新路径。这一成功的经验表明,帮扶工作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资源与积极性,持之以恒,克服困难,才能取得长久实效。
科技帮扶、振兴乡村的道路任重道远。四川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在帮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力争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科技强县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