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倾心动情出实招,消费帮扶促增收——山西大学“消费帮扶模式”典型项目

2021-10-11 来源:规划司收藏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是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大学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主动把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以来,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精准扶贫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山西大学一直在山西省静乐县开展驻村帮扶、教育扶贫和“十所大学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等工作,最早在帮扶工作实践中提出“消费扶贫”理念并积极探索实施。几年来,山西大学不断推进完善消费扶贫工作,至2018年已经形成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且已经推广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2018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晋政发〔2018〕37号文件,已将山西大学首创的消费扶贫工作经验以“帮扶单位助销”为题明确为全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措施。2018年扶贫日,山西省教育厅和省商务厅在山西大学召开了山西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高校”深度推进现场会,山西大学在会上作了消费扶贫工作典型发言。近年来,山西大学消费扶贫工作持续推进推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山西大学对口帮扶的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片区集中贫困地区,行政区划上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2018年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山西大学自2010年起定点帮扶静乐县丰润镇,2015年以来包村帮扶静乐县丰润镇西里上村和庆鲁村,两个村共有贫困户77户,贫困人口248人。2017年山西省教育厅实施“十所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确定山西大学对口帮扶静乐县教育扶贫工作。

  西里上村地处丰润镇以西13公里处,国土面积6429亩,耕地面积2558亩,退耕还林1197亩。全村共97户2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77人,2017年已实现整村脱贫。庆鲁村地处丰润镇以南4公里处,国土面积6486亩,耕地面积3800亩。全村共156户4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1人,2016年已实现整村脱贫。两个村都属于丘陵山地,耕地全部为沟坡梁地,都是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豆类、马铃薯等,西里上村以核桃种植著称。在山西大学帮扶前,两个村除了农业以外没有任何副业,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几年来,山西大学在山西省委驻静乐县帮扶工作大队的帮助指导下,在静乐县委县政府和丰润镇党委镇政府的协助配合下,按照山西省教育厅的安排和部署,先后组织实施了“爱心支教添活力”、“科技协作促产业”、“贫困助学暖民心”、“医疗服务解民困”、“教育培训提素质”和“文化下乡鼓士气”等助力静乐县脱贫攻坚的帮扶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山西大学被忻州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度干部驻村优秀单位”称号。特别是2017年7月,中组部部务委员李小新带领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到静乐县调研山西大学驻村工作时,对山西大学驻村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她在向省委省政府反馈意见时专门详细介绍了山西大学的帮扶工作成效。

  二、实施进展

  山西大学于2015年开始在包扶村探索实施“消费扶贫”工作。最先是学校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学生食堂批量购买,自发帮助在村贫困户销售土豆,效果非常好。后来学校组织相关部门统一采购了两个包扶村的土豆作为实物福利发给教职员工。期间,学校结对帮扶干部利用入户走访的机会,驻村工作队利用每周往返学校和驻地的便利条件,分别主动购买贫困户的小杂粮、土鸡蛋、黑猪肉、藜麦、核桃、豆腐和黑小米等,驻村工作队还利用外地干部到学校包扶村参观学习的机会,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逐步形成“学校食堂定购”、“职工福利团购”、“驻村干部代购”、“结对单位认购”、“利用活动促购”五种消费扶贫模式。

  山西大学消费扶贫的具体做法:

  1.不忘初心真扶贫

  近几年来,山西大学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历任党委书记和校长都分别多次到扶贫一线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都来自农村,他们非常了解农村,非常同情农民。校党委确立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引导村民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帮扶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贫困户,倾情包扶村。2016年,山西大学时任校长贾锁堂教授到包扶村调研工作时,提出了发挥学校师生员工人数多、消费大的优势,包销两个包扶村所有农产品,通过消费村民的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的要求。当年就为两个包扶村销售了30余万斤土豆。以后每年形成惯例,平均每年帮助贫困村民销售约41万元农产品,每年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2018年以来,山西大学的消费扶贫工作扩大了购销品类和购销范围,受益群众惠及到全镇乃至全县其他村镇。

  2.心系增收出实招

  山西大学的帮扶工作始终围绕“增加村民收入”展开,直接的效果就是孕育。在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贫困户收成情况和销售意愿,之后深入静乐和太原农产品销售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销售行情和价格,并汇总形成收购方案上报学校。学校党委及时回应,组织工会、人力资源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结合学校食堂和教职工实际情况,商讨研究收购方案。随后,工作队员根据收购方案,与村两委对接,由村两委集中收购,加工分装,并负责运输至学校各单位,学校再与村委集中结算钱款,工作队员则全程监督,严格把控质量,督促村两委及时与村民结算钱款,保证村民切实收益。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消费扶贫模式——即学校统一采购模式。这一模式受到静乐县委县政府肯定,2018年12月份静乐县委下乡办发文肯定民山西大学的做法:“鼓励大家学习借鉴山西大学在我县丰润镇开展的消费扶贫模式,联系单位职工及亲戚朋友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购买贫困户的绿色农副产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

  3.发动党员起带头

  在学校和驻村下乡扶贫干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同时,学校各结对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也积极加入到消费扶贫的大军中来。山西大学实行的是校内二级单位包户,各中层干部包人的结对帮扶模式。西里上村和庆鲁村共有贫困人口77户243人,每户都有结对帮扶单位,每人都有结对帮扶责任人。各结对帮扶单位主动出击,发动单位党员或先进个人,走访各自结对帮扶贫困户,宣讲政策,捐钱捐物,同时查看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核桃、黑豆、土鸡蛋等零散农副产品信息,了解贫困户出售意愿,现场组织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购零散农副产品,现场清点钱款,交到贫困户手中,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劳动生产,以劳动赢得价值和尊严。结对帮扶单位的行为,受到贫困群众一致好评,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结对帮扶关系更加紧密。贫困户时常感叹:“山西大学对我们真是好的不能了”。2018年以来山西大学各结对帮扶单位累计认购包扶村黑豆、核桃、黑小米等农特产品,消费总额达15万元。

  4.倾力帮扶付真情

  山西大学驻村下乡扶贫干部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身实际和村情特色,积极开展行动,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工作队员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随时走访贫困户,了解各户各类农副土特产品状况,之后将贫困户各类产品信息和价格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和各类微信群中,及时收集汇总朋友们的采购意愿。扶贫干部汇总相关信息后,驾驶各自私家车到农户家中采购产品,并自费定制包装,分类装好,利用周末回城的机会,用各自私家车免费为购买者送货上门,清点钱款,最后将货款亲自送到村民家中。扶贫干部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贫困户农产品,他们提前将各户农副产品信息统计汇总,每当包扶村有结对慰问或旅游考察活动时,他们就利用这一机会向他们推销农副产品,想方设法带他们走进农贫困户家中,介绍推销贫困户生产的各类农副产品,积极推动消费。2018年以来,扶贫队员代购促销包扶村各类农副产品金额近20万元。

  三、主要特点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在三四年帮扶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取得成效显著,有以下显著特点:

  1.施策精准,可实现性强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目标直接针对村民增收,直接针对提高帮扶对象的满意度,可以说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帮扶单位来说,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通过消费扶贫模式实现本单位的帮扶目标,有效提高帮扶对象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主体多元,可参与性强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打破了特定的扶贫主体范围,成就了社会扶贫的开放度参与度,任何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家庭、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山西大学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购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农特产品,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3.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只要帮扶单位摆正位置,想群众所想,争群众所急,集中组织采购村民自产的农特产品,都可以直接操作山西大学的消费扶贫模式。帮扶单位采购的产品,可以发放职工福利,可以供给职工食堂,也可发动单位职工个人购买,效果都非常不错。即使是驻村干部通过代购、提供“物流快递”服务、提供“摆摊设点”服务等方式帮助村民销售产品的模式,也没什么技术含量,随时随地都能操作实施。

  4.模式成熟,可复制性强

  山西大学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自成体系,模式成熟,操作简单。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可参照实施“团购”、“定购”、“认购”等模式。只要是有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单位,无论其大小都可以借鉴实施“代购”、“促购”等模式。所有帮扶单位,都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复制适合自己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

  5.良性机制,可持续性强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具有自行驱动良性机制,不仅能让村民的产品变现增收,引导村民扩大生产,而且能帮助村民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消除村民产品销售后顾之忧。只要有了第一次高于市价收购(购买)农产品的帮扶行动,以后就不愁产品货源,就不愁产品质量,就不愁村民种地积极性,就不愁第二年、第三年……源源不断的、良性循环的产品货源和质量等。无论是对于帮扶单位,还是对于消费者个人,还是对于村民,都会形成一个供求互动频繁、购销两旺的良性市场。

  四、成效经验

  山西大学实施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从“增加村民收入”出发,通过“学校单位集中采购、党员干部零散购买、驻村干部随时帮购”等方式,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成效显著。一是真正帮助村民将其农产品变现,二是有效引导村民通过劳动致富,三是能够发动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精准扶贫,四是确保压实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五是有效发挥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六是有效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山西大学消费扶贫帮扶模式的探索、实施、提炼、总结以至形成体系,自始至终都把群众的脱贫致富放在首要位置,发挥高校帮扶优势,积极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思想,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让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是“真扶贫扶起真贫。”

  五、推广价值

  山西大学探索实施的“消费扶贫模式”起步最早,工作扎实,形式多样,成效显著,架起了一座“校农合作”金桥,已经成为全省消费扶贫工作的示范标杆。目前全省各行各业正在推广实施“消费扶贫”,山西大学创出的“消费扶贫”路子将凸显辐射带动效应,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12月份静乐县委下乡办下发文件这样说:“鼓励大家学习借鉴山西大学在我县丰润镇开展的消费扶贫模式,联系单位职工及亲戚朋友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购买贫困户的绿色农副产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

  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一局局长李小新带领国务院督查组在静乐县调研工作时,对我校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且在向省委省政府反馈意见时,专门向省里领导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帮扶工作成效,表扬了我校的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

  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一局局长李小新在静乐县调研后在向省委反馈意见时专门脱稿介绍了我校的驻村帮扶工作:像山西大学,不算有钱有权的单位,但我说他们是有责有情,把责任扛在肩上,老百姓视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我看这几个第一书记都倍儿棒,不是随便派个人对付一下。我当时想,各个部门都能像山西大学这样做就好了。第一书记仅仅是个代表,他是三个捆绑,后台捆绑的是他的派出单位和资金、项目,特别是捆绑的脱贫攻坚责任。所以,我特别感到山西大学是很好的。我们走访的那些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同志对第一书记都能叫得出名,认得出人,说得清他们办了哪些事,许多老百姓还知道他们的电话,对他们的评价都很好。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