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海南医学院:发展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产业 助力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

2022-11-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基本情况

  灵芝喜高温,地处热带的海南,是灵芝生长的天然温室,在我国分布的灵芝物种中,80%的种类在海南都有分布。在海南民间,传统上有采摘野生灵芝用于养生的习惯。但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海南的许多野生灵芝遭受人为过度采摘,导致野生灵芝资源越来越少。资源越少,野生灵芝的售价越高,其中一些种类的干品售价甚至高达约5000元/市斤。高昂的价格,进一步加剧了民间采摘野生灵芝的行为,很多时候灵芝的子实体尚未成熟就被采摘下来,由此导致灵芝无孢子可传播,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年复一年,使海南的野生灵芝濒危。

  那如何满足民众对野生灵芝的需求,同时既能有效地保护海南的野生灵芝资源,又能助力海南自贸港的乡村振兴?为此,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野外考察、标本采集、灵芝菌种分离的基础上,筛选出优质高产的灵芝菌株。在海南橡胶林下、椰子林下、琼北火山熔岩地区开展了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首创海南林下全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和采收)、全埋土(灵芝菌棒全埋土栽培)、免搭棚(不需要搭建任何人工棚)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模式。采用该栽培新模式,灵芝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和采收,农民可自由地选择栽培的时间,不会和其他农活时间冲突;采用灵芝菌棒全埋土的方式,可对灵芝菌棒起到保湿的作用,在栽培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人工浇水,大大降低栽培成本;在栽培场地的选择上,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海南各地林下的闲置空间,同时利用浓密的树冠为灵芝遮阳,不需要搭建任何人工棚。在把技术送下乡的时候,科研团队还积极为农村“造血蓄能”,在农村培养一线的科技人员,让这些农村科技人员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带头作用。

  二、实施进展

  在现代的各个产业中,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在乡村振兴中,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中,不能跟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发展。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近20年的科研实践中,坚持不懈,探索出一条有创新、又能服务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的科研之路。

  (一)科技创新,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近20年的野外考察中,采集大型真菌标本2万余号、分离菌种500余株,其中灵芝标本253号、灵芝菌种108株。从中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菌株1株,命名为“琼2号”。该菌株以全时间、全埋土、免搭棚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模式,分别在海南白沙、澄迈、文昌、海口近郊的橡胶林、椰子林以及琼北火山熔岩地区进行了推广栽培,以助力海南自贸港的乡村振兴。以下为两个典型案例:

  例1:橡胶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条件受限。如何利用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合适的产业?为此,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与公司合作,在位于鹦哥岭脚下的元门乡红茂村开展灵芝仿野生栽培。该村的周边种植有大量的橡胶,科研团队利用橡胶林下大量的闲置空间,进行灵芝橡胶林下仿野生栽培。在栽培的过程中,采用“农户+公司+专家”的模式,由公司负责灵芝菌棒的生产、灵芝的收购和销售等,农户利用自家的橡胶地进行灵芝的仿野生栽培,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专家)则对灵芝优良菌种的选育、优质菌材选择、菌棒生产、灵芝仿野生栽培、灵芝采收和保藏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在红茂村种植灵芝5000棒,采收约1800市斤灵芝子实体干品,销售额达30余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入1万余元。

  例2:海南琼北火山熔岩地区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海南琼北火山熔岩地区植被良好,含有充沛的地下水,因此有“湿地博物馆”之称。但由于熔岩上的地表土层非常薄,几乎无法种植农作物,长期以来该区的土地被“遗弃”。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闲置土地,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经过反复调研,自创了一套适合于该区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投入成本低、环保无公害,子实体产量是其他省份栽培灵芝的8-10倍。科研团队与公司合作,同样是采用“农户+公司+专家”的运行模式,进行灵芝的仿野生栽培。2021年,在该区种植灵芝3000棒,采收约1350市斤的灵芝子实体干品,销售额达27万余元,平均每户年增收入1万余元。

  (二)乡村基层人才的培养

  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海南近20年的科研实践中,长期与乡村的一线人员接触。在这过程中,科研团队对积极要求上进的农村青年进行重点培养,从灵芝野外拍摄、标本采集和制作、灵芝野外菌种分离、灵芝栽培技术等,对他们进行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培训。从2014年至今,共进行10次理论培训,100余次手把手实践教学;同时建立微信群,不仅在群里发送灵芝等真菌的最新资讯,而且随时解答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共培养了1名高级专家、20余名海南各地的蘑菇“土专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的符永清、符新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的王琦著,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镇的陈运、陈徐敏、邓晓华6人。这些“土专家”在当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

  三、主要特点

  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用科技助力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因地制宜促发展”为特点,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落地成“金”。具体为:

  (一)新资源的发掘及技术上的创新。如果说种子是农作物的“芯片”,那么“菌种”则是食药菌产业的“芯片”。挖掘适合海南当地栽培的灵芝菌种,则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菌种分离、筛选获得1株优质高产的灵芝菌种,该菌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橡胶林、椰子林以及海南琼北火山熔岩地区的全时间、全埋土、免搭棚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新模式。此外,对于成品灵芝,摒弃了传统灵芝的熏蒸保藏法,采用冷冻保存法,使灵芝的有效成分不受破坏。

  (二)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海南当地的产业及模式。灵芝是一类喜高温的真菌,非常适合在海南这个常年高温的地区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其他省份栽培的灵芝,一年只能收一季灵芝子实体,但在海南可以收8-10季;同时,灵芝栽培所用的培养料,可以利用工业、农业、药业的废料等,原料成本低,可实现废物的生态利用。为此,在选择产业的时候,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根据海南的气候特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的技术要点,同时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选择灵芝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推手。另外,在灵芝栽培的过程中,没有模仿其他省份搭阴棚遮阳的方法,而是充分利用海南橡胶林下、椰子林下、琼北火山熔岩地区的林下空间,利用茂密的林冠遮阳,合理高效地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

  四、成效经验

  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在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顾过去几年,主要形成以下几点经验:

  (一)相信科技的力量。在过去,海南也有小规模的灵芝栽培,但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栽培过程中菌种退化、管理不当等问题,使得该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为解决灵芝栽培中的“卡脖子”问题,不是去购买市场上现成的、质量良莠不齐的灵芝菌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海南热带雨林进行野外考察和菌种分离,筛选获得适合于海南本土栽培的灵芝菌种。另外,灵芝栽培方法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栽培方法,而是仔细分析海南各地的优势和劣势,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灵芝栽培新模式,真正让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二)相信坚持的力量。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仅要做好科学研究,而且还要和农民、政府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等进行协调和沟通,因此比单纯做科研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同时,科研团队在初期还遇到了其他种种困难,比如野外科考工作的艰辛、研究经费不充足、缺少灵芝栽培的小试基地、灵芝栽培缺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等问题;此外,早期在基层进行灵芝栽培时,各方面都投来了不信任的眼光。科研团队顶住种种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仅多年来没有假期,而且在经费短缺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工资投入到科研中;在野外科学考察、灵芝菌种分离的过程中,克服了毒蛇咬伤、石头滚落的危险,忍受了热带雨林高温、突降大雨的恶劣气候,以及毒蜂、蚂蟥、蚂蚁、蚊虫的叮咬。多年的坚持,使研究工作初见成效,解决了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的种种难题。

  (三)相信独立思考的力量。在农村发展产业,最常见的现象是某一产业在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结果第二年全村人蜂拥而上,都进入那个产业,结果导致农产品滞销,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一蜂窝”的现象,海南医学院科研团队头脑非常清醒,没有“跟风”,而是根据海南的气候特点、自身的科研优势、当地的实际状况、市场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灵芝仿野生栽培这一产业,助力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