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伟大变革

义务教育十年“三变”

2022-04-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2021年12月21日,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个必将被记住的日子。

  这一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宣布甘肃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评估认定标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郑富芝明确指出,此举标志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圆满收官,我国义务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是一次跨越十年的成就。

  向前追溯十年。2011年我国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适龄儿童“有学上”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对“上好学”的盼望。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同年,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提出,从2013年开始逐省逐县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认定。

  也是在2013年,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地向全世界发出宣告: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发出的宣告,更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

  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此后十年,中国教育围绕如何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

  量变:补齐短板 彻底告别“乡村弱”“城镇挤”

  什么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当然是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能拥有设施完备的校园、明亮的教室、亲切的老师、高效有趣的课堂……

  不过,伴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叠加的挑战出现了:教育规模扩大后,学生和家长对更高质量教育的盼望更加急切;城镇化加速推进后,教育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迁移流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既保证效益又兼顾公平?考验的是智慧。

  “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审视,义务教育的‘均衡’是‘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彼此关照、相得益彰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从义务教育发展的实践历程分析,义务教育从‘不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再迈向‘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自身阶段性发展的实践逻辑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教育领域突出问题的根本之策和必由之路应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逻辑的推导清晰了,实际的作战图是什么呢?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一年后,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参训教师的回信中再次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补短板,显然是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行动是迅速的。“首先是建立和完善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了国家、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教育利益的统整。”李铁安说,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的公共财政体制,这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和动力机制。

  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从2012年起,我国连续九年做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低于4%”,其中,2020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2330.58元,比2015年增长28.13%,全国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7803.6元,比2015年增长32.64%。

  当政策落到每一所乡村学校时,这些数字瞬间变得生动而具体了。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镇塘房小学,是一所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距县城30公里地处偏远的村级完小。这所学校曾经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到了2017年,这所学校奇迹般地办成了一所教育质量较好、学生和家长高度信任、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从75人发展到现在的1002人;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60人;校舍从392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平方米;校园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0000多平方米。

  “把学校建成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时任校长吴雄说,“我们也被称为了‘石旮旯里的奇迹’”。

  近年来,我国乡村学校面貌显著改善,全国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在中西部许多农村地区,“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成为公认的事实。

  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其他问题也就有了突破口。

  教育部不断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分省细化目标,指导各省以县为单位制定专项规划。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抓住关键环节关键地区化解大班额问题,到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已降至0.71%,超大班额降至0.01%,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12个和3.99个百分点。

  “城镇挤”终于成了历史。

  质变:涌现更多优秀教师守住教育生命线

  张桂梅的名字,这两年已几乎家喻户晓。她获得了很多“天花板”级的奖项:“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

  而与这些称号相比,人们对张桂梅印象更深的是因她的执着而走出大山的、拥有更广阔天空的女孩子们。

  李铁安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说,如果说“均衡”是解决义务教育突出问题的根本之策,那么,从近十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看,实现均衡的最大困难之一是人力资源的供给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如果说公平是更好教育的起点,那么更高的质量则是更好教育的生命线。当全国所有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均衡后,影响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无疑就是“软件”了,教师则是影响“软件”质量的核心要素。

  2015年夏天,接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出台通知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县委书记颜长文松了一口气。凤凰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村小、教学点和个别乡镇学校地处偏远、教学条件艰苦等原因,年轻教师不愿进、在职教师想调动、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等问题长期存在。颜长文记得,那时每年都有近200份的调动申请报告递交到县教育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凤凰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出台则给了乡村教育更多的希望。政策中提到:要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同时,国家还推进了师范生公费教育,据统计,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3.1万人,28个省份每年有4万余名地方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国家还建立了“特岗计划”、“优师计划”、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县管校聘”、退休支教等多元化的培养补充交流机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支教。2020年是“特岗计划”实施15年,仅以该计划为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10亿元,累计招聘95万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到了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达1732万人,较2015年增长12.5%,2021年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了3.52%。

  巨变:一块屏幕让教育的天更高更蓝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何为优质均衡?

  2017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提出了30多项具体指标。概括起来是“四个更”:全面发展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如果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通过实现城乡、区域、校际及不同群体之间在教育资源、管理、质量及其制度保障水平上的基本‘平衡’的发展,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享受由政府主导提供的‘均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应是基于‘平衡’‘均等’的基础上,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优质教育。”李铁安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块屏幕到底能为孩子带来怎样的改变?

  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是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的首批示范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建设了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前身——记者注)资源和应用实现互联互通。

  “在‘云平台’资源的强大支撑下,我们通过对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优质资源可以通达每间教室,每个教师、学生都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所有学习过程、教学活动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完成并形成过程性数据记录,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对‘云平台’上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数字化嵌入,让教学内容精准触达每个学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莉说,学校以技术变革为手段,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十年弹指,我国义务教育已从基本均衡走上优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已从城市走入乡间,并插上了网络的翅膀,打造了“永远在线”的网上优质课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张时代答卷正在书写着最精彩的答案:“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