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谁来培养“惠州工匠”?

2016-05-13 来源:《南方日报》收藏

  5月8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以广东省技师学院、惠州市技师学院为首的职业院校将开放校园,组织师生开展技能竞赛或展示,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并组织学生走向社区,发挥专业特长为民服务。

  惠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如何有效服务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培养更多“惠州工匠”? 

  1.出奇招创新人才培养

  惠州市技师学院的某间会议室里放着一幅簸箕画,一个寻常的农用簸箕,经妙笔将农家趣事绘制上去,乡土气息浓郁,充满了艺术性和想象力。教师杨理琪对此爱不释手,她自豪地说:“这是学生即将参加技能节的作品,不止是这个,很多学生的作品都非常有创意,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簸箕画的背后是惠州市技师学院对于手工艺人技艺的传承,是对工匠的致敬。这里有龙门农民画家黄伟平和“中国龙门农民画工作室”。学院将手工艺大师请进来,以“学徒制”模式把别具一格的民间工艺,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并争取二到三年内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大师工作室。从工作室里走出来的学生也在各类工艺绘画比赛中崭露头角,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同样聚焦教学一体化。4月26日下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烹饪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成立,聘请“惠州食神”高燕来等12位名厨大师为学院的客座教授,让厨艺大师走进课堂,为师生授课。“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对细节有很高要求,对出品追求完美和极致,这又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我们将名厨大师聘请为客座教授,就是希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给学生们传道授业,把他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惠州市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邓庆宁说。

  日前,广东省技师学院第二届科研技能月启动。期间,学院将开展9场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题讲座,举办15场科研发明作品展,开展20项教师教研教改活动,举行87项技能竞赛活动。其中多项技能竞赛项目与今年的世界技能竞赛选拔赛项目及国赛项目相契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学院也拓展了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新增12家,发展到了48家,在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等方面均与企业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广东省技师学院院长夏青表示,此次科研技能月活动的丰富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参与人数创新高,如此大力推动科研技能月活动也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全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对接本地产业服务地

  2015年,惠州市技师学院毕业生人数约为2700人,80%留在惠州,15%到东莞、深圳两地,5%在广州、佛山或回到生源地。其中,TCL和华阳两大集团吸收该学院毕业生超30%。

  “市委书记陈奕威曾经到我们学院调研,提出了办学要‘以产业定专业,以岗位定课程’的两定方针。我们学院一直以此为内涵发展原则,我们的专业设置紧跟惠州产业发展,让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所以,我们的毕业生在本地企业中非常抢手。”惠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吴新欢说。

  根据2016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惠州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1%。东风本田汽车一体化项目(一期)、比亚迪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列入省重点支持对象。今年,惠州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产业,加快推进博罗、大亚湾汽车产业园和惠东京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推动比亚迪、德赛、华阳、亿纬锂能等汽车重点项目扩大产能。“十三五”的目标为:在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种种信息,让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领导敏锐地捕捉到了学校发展的机遇。学院开始主动适应惠州电子产业升级和发展汽车产业等需要,推动专业建设转型,将若干个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课程基础相似的专业,优化组合成为专业集群。邓庆宁介绍,该学院正在努力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科专业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商科专业群,以民生福祉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群。

  广东省技师学院根据校区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来设置相应的专业,实行差异化,也是顺势而为。随着全省产业调整升级战略的实施,广州本田、东风日产等大型汽车整车生产厂相继落户广州花都区,该学院广州校区形成了以汽车类专业为龙头,全面对接汽车产业链的专业布局和主要服务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格局。与此同时,位于博罗的校本部则更多的是向惠州、东莞、深圳输送电子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3.校企合作应更加紧密

  在采访中,多所学校的校领导都表示,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工匠,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企业联系得紧密些,再紧密些!

  走进惠州市技师学院的“凤凰创客空间”,该校的学生正在电脑前忙碌地对网站进行调整优化操作。

  2014年12月,惠州市技师学院狼雨SEO网络工作室团队成功在学院孵化。团队投入场地建设、设施设备约100多万元,挂牌成立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工作室”实践平台。

  “狼雨团队脱胎于我们学校,也是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吴新欢介绍,学校给企业提供基地,企业派技术人员给老师和学生培训。学生既是在校园学习,又是在企业实践,解决了实际中存在的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三赢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成为“校中企”的只是凤毛麟角,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未能建立才是症结所在。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职校最开始‘脱胎’于企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种类别的技术人才不够用了,就让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带着几个人开始技能培训,慢慢地演变成了职业教育,有了职校。然而发展到后来,职校的发展越来越往教育上靠,企业又同时从内部再造出一套从新员工入职到员工晋升的培训机制。”吴新欢道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间天然形成的“血缘关系”,也有些感慨如今这两者间的“渐行渐远”。

  无论是从历史渊源来看,还是从实际出发,主动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功能与价值。吴新欢表示,企业制定的标准,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基础、准确的保障,但是要将有资质的企业人才请进学校,难度很大,“对于优秀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职业教育学校难以提供诱人的薪酬福利将其吸引过来”。

  “企业必须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通过直接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来增加国民收入。职业教育成本远远大于普通教育成本,其成本需要相关各方分担。一是谁受益谁负担,二是谁占有国民收入谁负担。因此职业教育成本应当由政府、企业、受教育者等方面共同负担。就目前来看,政府已经承担职业教育举办者的主要责任,学生也缴纳了学费,而作为人力资源直接使用者的企业,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邓庆宁赞成通过修法或立法,促使企业成为担当参与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提升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事。“如果普通技工一辈子辛辛苦苦都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如何谈工匠精神?”吴新欢呼唤工匠精神,需要职业教育、薪酬体系、社会氛围等整体环境的共同改善。

  今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亟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能工巧匠,另一方面,个人通过技术技能实现人生价值,也是人生出彩的路径之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个人的双赢。而职业教育院校则是培养工匠不可或缺的摇篮。

  什么是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践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且听校长们的看法。

  南方日报:什么是工匠精神?

  广东省技师学院院长夏青:工匠精神是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包括,对产品和制造工艺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一分不多,丝毫不减。这种近乎严苛的完美追求源自对自己从事行业的由衷的热爱。就好比对于一个学院的管理,也要用心、专注,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统筹各方的管理,打造出行业品牌。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邓庆宁:工匠精神就是把事情做好的欲望。一个有工匠精神的木匠会专注于把正在制作的家具做得尽善尽美,即使这么做会影响到他的产量和收入。现代学校和社会,必须营造能够让学生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必须持续激发学生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的欲望。

  南方日报:职业教育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邓庆宁:目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达成合作。合作期间,学院将引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将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现有的汽车相关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德国汽车检查与维修课程模块。同时,将从实训车间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实训设备配置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管理、师资培训、就业服务等全方位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从而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技术与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惠州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吴新欢:学院以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为蓝本,建设了机械教学工厂、SMT/LED教学工厂、汽车教学工厂等,“教学工厂”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采用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学习领域、管理方法及考核方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将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适合惠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专注耐心精神的工匠。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