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打造提升我国文化外交水平与教育水平的亮丽平台

2016-07-27 来源:国际司收藏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作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8月1日至7日在贵州贵阳举办。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迄今为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吸引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参会者近万人,参会学校及教育机构1800余所,成功签署794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前八届东盟周先后举办了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学术研讨会、教育资源展、专题研修班等109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学生的交流,其中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49580人增长到2015年的71101人。以泰国为例,20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3177人,2015年上升到19976人,中国到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从2010年16947人增长到2015年的39662人。借助交流周平台,贵州教育扩大了对外开放,如贵州与东盟互派学生学习交流已达1000余人次。纵观已经举办过的八届教育交流周,交流周在以下四个方面贡献出了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我国与东盟的教育水平。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校长论坛上,与会双方提出,要以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为平台,为扩大相互间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交流,深化大学之间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将使得双方的教育专家、政府官员及有关社会人士能够借助此一平台,商计双方教育的大事,为提升双方的教育水平献计献策。同时,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还将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提升中国教育的影响力,有利于新一代中国与东盟双方青年人的沟通与互信的培养。

  二、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外交水平。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推动教育交流与合作,分享人才培养经验,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为睦邻友好、和谐亚洲奠定深厚的民意和智力基础。教育交流与人才交流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和新的外交交流方式,所有这些都需要中国与外部构建教育与人才交流对话平台。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和机制。通过人才交流与教育交流,可以深化中国与东盟在非政治和非经济关系方面的互相了解和互信,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更加深厚的社会和人文根基。

  三、有助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盟教育交流周始于2008年,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早5年的时间,但是交流周恰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前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未来,东盟教育交流周还将继续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另外交流周每年都举办职业技术教育交流活动,这有利于我国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贡献了新的力量。

  四、有助于贵州教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交流周的举办有利于贵州整合国际与国内两大资源,为贵州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开放获得资金、人力和项目支持;有利于贵州借助此一平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影响力。贵州省的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交流周获得更多资源,充分抓住用好国家“补短板”的重大历史机遇,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目标。交流周的举办有利于贵州大力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一带一路”的发展。

  本届交流周的主题是“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重要共识。我们坚信,交流周必将能为提升我国文化外交水平和教育水平以及促进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 崔海洋)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