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农业大学
于曼华

责任是我前行的动力

2016-08-18 来源:资助中心收藏

  于曼华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自小家境贫寒,父母在家务农。初中升高中时,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肾炎,需常年服药,家中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成绩一直优异的哥哥坚决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妹妹,并执意承担起她读书的费用。她说:“当遇到过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爸爸辛劳的背影,便不再害怕坎坷和挫折。哥哥把上学的机会留给我,因此我一定要活出两个人的精彩。”

  正是这份执着的信念激励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2010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农业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既激动又踌躇:高额的学费对这个生计艰难家庭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多亏国家的助学政策为她的求学梦插上了翅膀。

  在大学期间,她刻苦学习,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减轻了家里的压力;她勤俭节约,节假日做兼职帮助父母减轻经济负担。她潜心学术,参与申请专利13项,其中三项已成功授权为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在知名学术外文期刊中发表5篇EI论文,并多次被引用。

  正是因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实践的大胆尝试,才使得她在比赛中硕果累累。在2012年、2013年她曾两次赴无锡参加全国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作品《语音拼车系统》和《基于物联网的教室管理系统》分别获得2012年、2013年物联网大赛国家一等奖、三等奖。被同学们趣称为“元老”的她面对参赛问题,她知无不答,倾囊相授。她说:“无论比赛还是工作,团队协作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团结一致才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2011年宫鹤老师指导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获国际银奖,当时作为学生记者的她主动请缨对团队进行专访。正是这次采访,让她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她开始潜心钻研,电子创新实验室成为她第二个“家”。刚进入实验室时,她的手指经常被烫伤,头发会被电焊烧焦。虽然很疼,但她从没有想过放弃。暑假期间,她主动申请留校,边做兼职边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培训班。

  在2013年吉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前夕,她带领团队成员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制作出了第二代板材切割机,每个环节和工序她都亲力亲为。在临近比赛的那段日子里,为攻克“造型切割”这一难关,她和团队成员每天都超负荷工作。一遍一遍地测试数据,更新方案,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经常熬夜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但他们总是那么精神饱满。当他们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看着第二代切割机实现造型切割的那一刻,感觉全世界都在为他们欢呼。

  经过不懈的努力,作品《多功能承插式EPS板材切割机》在2013年“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先后获得吉林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国家累进创新奖金奖,实现吉林农业大学挑战杯金奖“零”突破。

  2014年对于她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她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吉林省“十佳大学生”的荣誉,并作为学校“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团队”学生代表赴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

  她说,这些荣誉对她而言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创新进取的于曼华始终坚定自己的脚步,朝着科技创新的目标,矢志不渝、脚踏实地地前行。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