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介绍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十二五”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学校独特的学科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人才帮扶优势,自觉践行扶贫攻坚的时代使命,努力在精准扶贫咨政上出成果、在精准帮扶对象上出实招、在脱贫成效精准上见真效。

  一、成立扶贫高端智库,推进精准扶贫方略研究和政策创新

  2011年6月,学校成立中国扶贫研究中心,是国内少数专门从事扶贫开发研究的机构之一,是承担并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及其相关机构课题最多的机构之一,是国务院扶贫办重要研究基地。中心聚焦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得到高层领导批示。

  1.承担国家“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获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批示。

  2.承担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委托“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监测报告(2013年、2014年)”,已对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实施连续3年监测。

  3.出台《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报告》,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理念并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在中国扶贫开发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4.承担国务院扶贫办课题“贫困县考核机制创新研究”,成果被新华月报转摘并获汪洋副总理批示(2015年12月)。承担国务院扶贫办课题“十三五”扶贫开发任务,成果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央政治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及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目标的重要参考。

  5.自2014年以来举办六次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及政策前沿论坛,邀请来自国务院扶贫办、中央政策研究室、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人员以及媒体参会,就精准扶贫开发理论和政策前沿问题  贡献智慧。

  6.直面中国贫困角落,开展大学生扶贫实地调查。搭建连接政府与农村基层桥梁,将培养学生的科研教学与扶贫济困传统文化相结合。每年率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深入我国农村贫困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进行实地调研至少10次以上,了解贫困地区需求和困难,考察国家政策落实效果。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看扶贫”、“我为扶贫出主意”、“关注脱贫攻坚积极参与精准脱贫”等大学生暑期扶贫调研活动,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发展中心的表扬。

  7.设立“徐金山蔡玉霞伉徐金生蔡玉霞伉俪扶贫励志成才奖学金”。自2011年起,设额400万元奖励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支持中国扶贫研究中心在扶贫开发领域及相关领域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研究人员及扶贫研究活动。

  二、开展精细化志愿服务,推进帮扶对象的精准供需对接

  1.启动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烛光行动”计划,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落后地区建立全国教师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北师大志愿服务总队和教师志愿服务协会,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校师生志愿服务工作。2014年12月,发起成立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2015年9月,启动“烛光计划”,通过与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结对子手拉手方式,建立长效化的定点专业帮扶机制。引导全国高校和教师积极对口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为全面实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做出应有贡献。

  2.组织共产党员服务小分队,推动广大党员教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深入青藏兵站一线,加强军地、军民共建。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党员服务小分队奔赴青海、西藏。小分队成员沿青藏公路,翻越雪山,克服高原缺氧,深入被称为“生命禁区”的五道梁兵站和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兵站等8个兵站的16个基层连队,进行慰问联谊。于丹教授、康震教授向官兵做了《家国英雄梦》、《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报告,通过视频方式,青藏兵站和西藏军区的2.2万多人次的官兵聆听了报告。

  ——深入中西部教育一线,开展义务支教。学校组织近30支党员服务小分队,累计400余人次,以“服务基层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宁夏固原、广西玉林、内蒙古集宁、云南永德、甘肃天水、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陕西吴起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义务支教和志愿服务活动。小分队在当地举办高端学术讲座,组织校长教师培训,开展社会调查、理论宣讲、政策咨询,召开座谈研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为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群送去关爱,播撒希望。

  ——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提供智力支持。发起“一带一路”教师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各学部院系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分赴新疆、甘肃、云南、福建和广西等地,开展知识服务、文化宣传、社会调查、科学普及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北京顺义、延庆、海淀等开展合作共建,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调研、专业对口支援交流等方式,组织农田环境污染修复科技下乡,开展农田水利和生态文明宣讲,针对城郊地区生活垃圾处置提出解决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20余份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

  3.深入推进“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学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每年暑期学校组织100支社会实践团队,每年至少组织1000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年至少组织10000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重点围绕支教服务、民生调研、就业见习、历史探寻、绿色环保等主题,通过开展返乡调研、暑期社会实践、红色“1+1”活动、基层挂职锻炼等。

  三、对口支援青海玉树,以高质量教育扶贫带动精准脱贫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学校在第一时间发起支援抗震救灾倡议,组织开展募捐,发挥学科专家优势,深入灾害损失现场调研,为抗震救灾提供信息支持、科学依据和对策咨询服务。六年来,学校不断拓展深化对口支援玉树的内容和形式,目前已构建起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格局。

  学校多次承担玉树州优秀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开展玉树高中异地办学,北师大大兴附中举办内地班,累计培养汉藏各族学生300余人;多次组织教师志愿服务队赴玉树进行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服务小分队先后在玉树州民族中学和玉树州红旗小学深入课程听课、指导、诊断,赴玉树地震遗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实地调研。党员教师志愿者听取玉树州民族中学语文、数学、地理等科目教师授课,并作出针对性指导,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就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北师大支教团队通过持续不断的送教上门,为玉树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助力青海玉树教育发展。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玉树终身从教,双方合作开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等,为玉树灾后重建持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