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三年援滇路 一生剑川情

——中央美术学院定点扶贫典型案例

2016-10-12收藏

  2013年4月,在教育部滇西帮扶计划和组织安排下,我校开始挂钩帮扶云南剑川。三年来,我校坚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传统,发挥艺术人才荟萃、艺术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剑川、辐射大理,在挖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推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助力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开拓实践,并将县校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州校合作,为滇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组织深入调研,为精准扶贫把脉

  2016年4月,我校党委书记高洪一行赴剑川县进行深入调研,对县职业高中教育状况,狮河木雕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沙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2016年8月,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带队的党外人士调研团一行到剑川县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扶贫调研活动。调研团入乡村,访农户,听真言,看实情,通过实地调研,为推进我校与剑川县的对口精准扶贫及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研,我校对剑川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合专业对剑川的教育发展及规划开发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梳理建议和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推动对口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深入系统地开展。

  二、助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

  (一)在京举办“滇西奇葩——云南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展”,着力推介剑川民族工艺产品

  2014年3月,我校与剑川县共同在我校美术馆举办“滇西奇葩——云南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展”。展出征集遴选的木雕作品100余件,涉及30多个种类,以明清木雕、建筑木雕、陈设性木雕、实用性木雕和旅游小件为主。其中,3件展品受我校教授、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先生亲自推荐,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秋荷》获壁画大展提名奖。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80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先生参观剑川木雕艺术展后,大加赞誉,挥毫题写了“滇西奇葩”四个大字。“滇西奇葩”悠然绽放在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是我校落实《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总体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展览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我校投入80万元。据统计,展览现场销售与回订木雕产品共为剑川带来经济效益500万元。

  (二)深入挖掘剑川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旅游产品研发

  2014年,由我校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团队设计完成《剑川旅游产品研发设计方案》,对剑川木雕、千狮山、剑湖、白族刺绣、白族建筑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进一步提高剑川民族工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三、助力民族工艺人才培养

  (一)举办剑川县美术教学和工艺技术人员短期培训,推动人才成长

  2014年11月,我校举办第一期剑川县美术教学和工艺技术人员短期培训。20位学员系统学习了泥塑头像、泥塑人体、传统壁画以及中国美术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创作技法,为剑川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木雕作品艺术性与创意性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开办剑川县书画学习班,为当地美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2015年10月,来自剑川县8个行业的21位学员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书画培训学习,完成书法临习、中国画创作技法以及艺术市场管理等课程,在提升学员美术素养的同时,为剑川美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四、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一)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创新县校合作模式

  2014年4月,我校党委书记高洪一行赴剑川县签订《中央美术学院 剑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中央美术学院(剑川)实践教学基地框架协议》,2016年8月,我校雕塑系教学创作基地在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正式挂牌成立。

  剑川县与我校的县校合作,加快了双方在人才智力和资源工艺等方面的融合,实现了互利共赢。一方面,基地共建使木雕工艺、文化保护、古城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我校教学实践的课堂和资源,另一方面我校积极配合剑川县未来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才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二)茶马古道 古韵拾贝——我校师生赴剑川开展写生采风活动

  2014年4月,我校雕塑、数码视频等专业学生到剑川下乡写生。从南诏国到大理国,剑川古城的老街成了源远流长的白族文化课堂。剑川县旅游局董增旭先生为同学们开了一讲严谨而丰富的白族文化讲座。雕塑系四工作室同学到访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厂,向著名木雕大师段国梁拜师学艺。

  (三)选邀教师赴剑川开设艺术培训课程,提升学员专业技能与素养

  三年来,我校先后选邀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艺术家赴剑川开展艺术培训。2015年4月,我校壁画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朱景华为剑川县职中师生作“中国传统木雕概论”专题讲座;2016年3月,特邀国画艺术家金士焯到剑川为当地艺术从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培训;2016年8月,中国画学院李洋、徐海教授对剑川县书画工作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

  (四)“艺术服务人民”——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剑川开展扎实的教学与实践工作

  2014年至今,我校已派出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到剑川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同学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增设美术史论、绘画课程,开展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并帮助当地木雕产业进行图样创新和市场推广工作,把学业知识转化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剑川县政府、教育局以及支教学校的充分肯定。

  (五)举办展览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2016年3月,剑川县职业中学展出我校第二届读书笔记写绘大赛优秀作品86件,并陈列了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美院名师借阅书籍的借书卡40件,旨在鼓励剑川学生向前辈学习,将“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融入生活。

  五、联合开展学术课题研究

  2014年10月,我校与剑川县签订了《剑川县人民政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关于石钟山石窟艺术价值研究合作协议》。2014年至2015年底,我校造型艺术研究所、剑川县文广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利用高清晰的“三维数字技术”对石钟山石窟群(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扫描、测绘、拍摄等调查研究工作。此举对全面、深入研究展示石钟山石窟的历史、文化、旅游等综合价值,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造福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关注剑川学生教育成长

  (一)捐赠物品,让山区孩子享受艺术的滋养

  2015年10月,我校向剑川贫困山区学校捐赠了6000余册画册图书,涉及8个乡镇的10所初级中学、职业中学、民族中学,捐赠图书价值15万元。同时协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向金华一小和羊岑中心学校捐赠436册图书。2016年3月,我校再次向剑川县捐赠电子计算机76台、家具16件,价值56万元。

  (二)资助剑川贫困学生,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

  在我校挂职剑川干部的倡议和努力下,其所在燕郊校区管理处党支部,对民族中学两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资助,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元。

  (三)深入“一师一校”了解情况,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2016年8月,由我校调研团深入剑川县弥沙乡大邑杨家村“一师一校”校点了解困难情况,并到当地贫困小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全面真实地了解彝族山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

  七、与大理州政府达成州校合作,滇西扶贫工作迈向新进程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滇西扶贫工作,推动县校合作向州校合作模式的转变与深化,2016年4月,我校党委书记高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大理州,签订了《大理州人民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7月,我校成立大理州校地帮扶战略合作领导小组。

  州校合作协议围绕助推民族工艺产业发展、助力民族工艺人才培养、援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支持剑川县建设与发展四项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我校与大理州的合作交流,助力大理州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