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山大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介绍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扶智医病精准到位

2016-10-13 来源:规划司收藏

  如何让扶贫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自2013年3月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以来,中山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投入到这一项目中,在三年多的不懈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通过发挥多重优势精准帮扶,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的效果。

  项目启动后,中山大学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在充分沟通和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从帮扶地的实际出发,找准帮扶项目;汇聚全校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校友资源,为帮扶地“输血”,改善硬件设施;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智力帮扶,转变当地思想观念,培养各方面人才,为帮扶地“造血”,提升软件基础;在教育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医疗帮扶等方面同时推进,实现扶贫措施多样化的协同效应。

  一、项目背景

  中山大学一直贯彻发扬创办人孙中山先生博济天下的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扶贫济困工作。

  早在抗战期间,云南人民就和中大师生结下了深情厚谊。当时中山大学奉命西迁,数度迁徙,1939年3月于云南澂江开学。今天云南人民需要支持,中山大学责无旁贷。我校时任党委郑德涛书记在凤庆县考察调研时曾对当地的干部说过:“中山大学是带着责任、感情和希望来开展对凤庆县的帮扶工作的”。现任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上任不久就双双抵达定点帮扶县在充分调研和商讨的基础上确定十个帮扶项目,回来即召开相关部门会议逐一落实责任人。

  定点帮扶云南省凤庆县的任务下达后,学校党委迅速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和一位主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工作组,明确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和工作组的职责,并在第一时间积极派出挂职干部。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实地调研充分沟通,及时地与凤庆县签订了《中山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凤庆县框架协议》。

  3年多来,中山大学按要求分别派出5名处级干部和1位科员干部到云南挂职,考察组赴定点帮扶点实地开展调研考察近200人次,其中部级干部7人次;直接投入资金1079.67万,引进资金126万;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3018人次。

  二、扶贫进展

  (一)教育帮扶:修缮校舍,积极支教

  在定点帮扶凤庆县的过程中,中山大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泛调集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对凤庆县的教育援助。

  1.兴修学校

  凤庆县第二完全小学原教学楼建于1980年,重建前为D级危房,虽经加固改造,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学校师生和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争取多方资源,筹集资金300万元为凤庆二完小学新建一栋教学楼,2015年初完成建设,现已投入使用,新教学楼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二完小的办学条件。2015年3月,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郑德涛同志在视察该项目后,又再出资15万元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学生多媒体教室,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改善教学条件。

  自帮扶以来,中山大学校友企业家在凤庆县、西双版纳州前后共捐建了20所小学图书室,同时借助校友资源学校还争取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扶贫资金70余万元用于凤庆县“一师一校”校点硬件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2.政策倾斜

  为拓宽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2014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始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政策。中山大学参照自主招生的单独招生方式,为凤庆县在招生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度的倾斜政策。2014和2015两年,共下拨农村贫困考生自主招生名额12名,录取符合考录条件考生7名,加上非特殊政策考生5名,两年间我校共录取凤庆县考生12名。 我校校友会联络香港慈善家专门针对凤庆县有困难的农村考生设立了助学金。

  3.支教活动

  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自2014年7月起,前后两届研究生支教团共6名研究生到凤庆县鲁史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正如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凤庆队队长刘友武所说:“我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他们身下的那匹白马,载着他们走出大山,但我希望能当他们身前的那道彩虹,给予他们走出大山的信念”。支教团到凤庆不仅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和群众带去了知识,还通过“一帮一”和双十一“淘孩子一个心愿”等公益项目为孩子送去帮助和温暖,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把握成长的方向。

  (二)人才帮扶:培训骨干,提升管理

  按照“精心组织、按需施教、突出重点、立足长远”的工作原则,中山大学积极培养凤庆县本土人才,开展各类人员培训,三年多来共培训人员3018人次,提高凤庆县党政干部、技术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表1.各类培训人员组成情况表

总人数
(人次)

各级

干部

医疗卫

生人员

中小学

 

 

负责人

3018

253

2443

286

36

  为提高凤庆县领导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础技能,中山大学为凤庆县党政管理干部举办3期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共培训人员150人次,分别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和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承接。特别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根据凤庆县的实际情况,旅游学院以旅游作为切入点,重点围绕生态和文化保护方面进行培训,深化和提高了凤庆县党政管理干部的全局意识和综合素质。

  为助推凤庆县企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凤庆县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凤庆县36名企业负责人和11名政府工商部门干部举办领军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帮助凤庆中学全面提高骨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及专业化成长能力素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分别为凤庆县举办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共有51名校长、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凤庆三中建立对口帮扶,自2015年起对凤庆三中开展为期五年的教学帮扶,为凤庆三中提供中学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帮助,定期派出优秀教师到凤庆三中进行带教和举办讲座。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带队为凤庆三中骨干教师学生开展4场专题培训,培训人员235人次。

  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古籍保存修复培训基地,为凤庆县档案管理人员免费提供为期1年的图书古迹修复学习进修,为凤庆县图书古籍修复工作做出贡献。

  (三)产业帮扶:精准规划,推动“优势”产业造血

  1.反复沟通调研,重视规划过程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发现,凤庆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交通区位条件差,产品开发意识落后等原因,凤庆县坐拥“滇红茶之乡”等金牌旅游资源却未能有效开发。与云南周边地区相比,旅游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中山大学决定充分发挥学校旅游专业的品牌优势,推动凤庆县旅游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产业造血功能。

  中山大学多年的旅游规划经验表明,规划的过程比作为一个规划文本的结果往往更重要,没有经过各利益相关群体广泛参与、深度理解的规划文本,最终只能停留在纸上,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政绩工程,最好的规划就是将专家组的规划理念与思想反复地与地方各级领导,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反复沟通,大家形成共识,让他们自发地将规划思想运用到实践工作去,才能真正发挥智力扶贫的作用。为此,中山大学旅游规划专家组先后与旅游发展相关部门、个人进行10多次座谈,召开专家论证会2次,让他们更直接地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思想。

  2.出方案,做培训,引投资

  2013年11月起,依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资源优势,迅速组织了由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旅游学会专家组成的10多人的专家队伍,对凤庆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并对各级乡镇、各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同时对周边相关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对本地专家、省内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累积工作达80多人天。专家组抓住了凤庆县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形成了“以茶文化为突破口,以恒春气候为卖点,以滇红茶旅游产品体系为支撑”的规划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中山大学在规划编制完成后,马上组织凤庆县主要领导及各乡镇干部到中山大学进行统一集中学习,中山大学组织国内顶级专家系统地向凤庆县各级领导干部讲授了旅游开发理念与实施方法,并针对凤庆县的具体情况进行解剖,提出针对性的开发方案。在此基础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专家组发挥资源优势,为凤庆旅游开发寻找合适的投资商,协助凤庆县在广州举行招商洽谈会并成功签约。

  3.旅游产业发展绩效显著

  中山大学实施的旅游规划咨询扶贫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就是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原则”,重视将规划的思想传达给地方领导干部和当地社区精英,让他们自发地去理解规划,执行规划,从而实现产业发展。

  自规划开始编制以来,2014年底,投资4500万的古茶公社庄园基本建成;2015年8月,以滇红茶乡“文化旅游列车” (昆明-北京西(Z54/3次直达特快)开始运行,凤庆旅游营销开始打响“茶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凤庆县充分依托保护利用好茶马古道、鲁史古镇、凤庆文庙、石洞寺等历史文化遗产古迹,新建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凤庆县共接待国外游客3173人次,国内游客1250377人次,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100023.18万元,实现了凤庆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大发展。

  (四)医疗帮扶:义诊温暖百姓人心,培训提升医疗水平

  为提高凤庆县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中山大学与凤庆县反复沟通,共同制定了《中山大学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凤庆县工作方案》,精准建立了各附属医院与凤庆县医疗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机制,结合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义诊和医疗培训,提高受援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可以说,中山大学医疗技术帮扶和义诊活动让凤庆县的人民群众倍感温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发挥了我校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当地医院的发展及专科建设进行了准确有效的帮扶,切实提高了凤庆医疗机构的服务条件和诊疗水平。

  1.接收医疗卫生人员来校进修

  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按照每年16人次、半年为一期接收凤庆县选派的医务人员业务进修,以此提高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了理论知识和服务理念,促进凤庆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两年来,我校附属医院已接收该县医疗卫生人员来穗进修学习共4期23人次,学员分别来自凤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以及妇幼保健院。

  2.举办义诊为患者排忧解难,培训授课提升医疗水平

  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医疗专业实力雄厚,目前共拥有10家附属医院。定点帮扶以来,我校充分发挥医疗专业优势,前后组织了中山眼科中心、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到凤庆县开展义诊和医疗帮扶服务。共计派出59名专家教授,开展医护培训57场次,培训医护人员2843人次,免费完成手术278台次,义诊3763人次。

表2.医疗帮扶活动情况表

时间

医疗帮扶

实施单位

医疗队

 

义诊

人数

培训

场次

培训

人数

20143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17

1230

9

350

2014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

129

14

883

2015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8

522

11

820

201511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6

117

5

90

20164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15

1135

9

300

2016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9

630

9

400

 

 

59

3763

57

2843

  2014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余敏斌教授带领17人组成的医疗队到达凤庆县,为当地眼病患者进行义诊及白内障复明手术。作为国内顶尖的眼科中心,优质的医疗技术让众多凤庆患者重见光明,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为了保证基层能有一支“不走”的眼科医疗队,医疗队开展了各种培训项目,采取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眼科手术示教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当地眼科医生和护理人才进行培训。

  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余敏斌教授表示,中山眼科人以创新“发展式”医疗扶贫模式为契机,到最需要先进医疗技术的基层去,不仅仅“授人以鱼”,让一个个因贫困而常年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得到救治,重见光明,而且“授人以渔”,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留下“光明的技术”。

  三、经验总结

  (一)充分挖掘双方优势,建立通畅的工作机制

  在全面调研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山大学与凤庆县在发展战略研究与社会管理服务咨询、人才队伍建设、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领域、招商引资、社会捐助八个方面的帮扶达成了共识。中山大学按帮扶规划实施的各个项目一一推动落实,深入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及时与凤庆县相关领导研究讨论需解决的问题,双方充分交换意见,相互支持并达成共识,有效推动各项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各项工作的对接和开展,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挂职干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及联系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主动深入参与到帮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

  “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扶贫先扶志,通过培训优先提升了当地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脱贫决心。扶贫先扶智,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培训骨干教师,点燃孩子希望与信念。

  在医疗帮扶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坚持走“造血”的道路,为凤庆县培养医疗服务人才,帮助当地培养“永远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根本上破解农村患者就医难问题。根据《中山大学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凤庆县工作方案》的部署,把凤庆县的医生、护士“请进来”到我校学习进修。组织专项医疗项目支持凤庆县医院提高医疗水平,选派专家和技术骨干“走出去”,到县医院带教,帮助查房、解决疑难病症。

  (三)集各方力量,抓住重点开展帮扶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中山大学利用校友和各种社会资源优势,广泛动员,群策群力,学校各二级党委、职能机关、附属医院、专家教授、师生校友等全都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成为扶贫工作循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责任。帮扶单位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充分谋划、抓住重点开展帮扶工作。

  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伊始,我校就组织医疗负责人和专家赴当地实地调研,重点围绕县级龙头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和行动计划。通过这种围绕县级龙头医疗机构开展帮扶的举措,全面提升龙头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凤庆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未来规划

  一是在教育帮扶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宽教育领域对口帮扶。建立中山大学凤庆县教学实践基地,安排社会工作、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建立中山大学凤庆县社会实践基地,根据云南多民族特点,利用中山大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学科优势及云南地域优势共同推进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组织学生到凤庆县进行田野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帮扶力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凤庆县挂职锻炼,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凤庆县根据实际需求选派优秀干部到中山大学相关部门挂职,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凤庆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党政干部和社会管理等技术骨干到中山大学开展短期培训。中山大学选派优秀专家学者赴凤庆县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专业培训班,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帮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通过募集中大校友捐款成立爱心基金,资助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费用及日常疾病门诊治疗费用;发动校内单位及教职工定向资助特教学生家庭,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二是继续开展医疗帮扶,配合当地实施健康扶贫。 “十三五”时期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出台的一项超常规举措。中山大学建立附属医院与凤庆县医疗卫生系统的对口支援联系,协助开展合作医疗,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按计划每年选派若干名凤庆县医务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培训、进修等,帮助提高凤庆县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帮助凤庆县医疗系统建设一批重点科室,安排专家教授定点挂钩凤庆医院进行对口支援,每年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到凤庆县医疗单位进行带教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三是智力和科技帮扶。发挥中大科技和人才优势,助推引入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发展要素,推动凤庆县乃至整个滇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帮助凤庆县加强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为凤庆电商平台的发展奠定基础,适时在中山大学校园网合适位置链接凤庆电商平台。凤庆县自古有茶乡之称,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中山大学将依托教授团队的技术优势,针对当地核桃和茶叶籽产业现状,提供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凤庆核桃和茶叶籽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