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是需要加油鼓劲的时候”

——政协委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言

2017-03-0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现在所处的阶段,就像一个人推着独轮车在爬一个很陡的坡,刚爬到一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闵维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正是需要加油鼓劲的时候。”

  在连日举行的小组讨论上,高校“双一流”建设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围绕这项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委员们建言献策。

  从国家的高度认识“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之前,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先后提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

  “可以说,国家发展高水平大学的战略方向没有变。”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说,“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现在的‘双一流’,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过程。”

  “现在,‘双一流’的关注度很高,各高校都在积极准备,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学校角度出发。”刘吉臻说,“一个国家的大学,包括美国,都被认为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还是要让大家予以认同。”

  这个观点,在闵维方那里得到了数据支持。他注意到,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一些国家层面的高水平大学发展计划。例如,日本正在推行“世界顶级大学计划”,重点支持37所大学发展;俄罗斯在经济下滑期间,大学出现人才流失,现在在普京总统的过问下,设立了“增强俄罗斯大学全球竞争力项目”。这项俄罗斯版本的“985工程”,之前由教育与科技部部长牵头,从今年起由副总理领导。

  闵维方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学者用10年时间,分析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近60年的经济发展轨迹,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根本要素是教育。”

  从领跑的角度认识“双一流”

  有关“双一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那么,如何理解“世界一流”?目标定位在哪儿?我们目前与之差距有多远?

  闵维方给出了精确的回答:“在全世界公认的1049项核心技术中,中国有100多项处于世界前沿,但还有更多处于接近和模仿阶段。”

  “任何事情都能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跟;第二步是齐头并进;第三步是超越,做出自己的特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说,“人家没有的我们要有,我们有的人家可能没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体系,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

  从跟跑到领跑如何实现?“文件已经明确了,那就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王康解释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如果都在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驱动,而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双一流”不是地位是过程

  到底哪些高校、哪些学科能进入“双一流”,尚未定论的情况最能引发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建议,在“双一流”建设中,应该把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中,体现了“双一流”建设“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建设思路。他认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表示:“要借助‘双一流’建设这样一个契机,来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别是地方院校的水平提高。因为中国90%以上的高校是地方高校,这些地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的使命是一般高校或者少数重点高校不能完全代替的。”

  刘吉臻委员则认为:“‘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突出特点,就是打破了对学校和学科认定的终身制,提出动态的概念。这就不是赋予地位,不是给高校戴个帽子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更加重视高校实实在在的建设过程。入选的有可能退出,没有选中的还有机会。”

  “‘双一流’最终只能是少部分高校,各类高校在各自基础方面找准定位、获得发展,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刘吉臻说。(本报记者 高靓 王强 施剑松 张滢)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