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双一流”建设应立足国家战略

2017-03-1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双一流”建设要有战略思维,不能单纯地站在具体大学的角度来考虑,不能仅盯着大学排名或学科评估排名,应当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来评价和选择。

  日前,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尽快启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淡化部属和地方学校界限,将所有高校统筹纳入“双一流”序列,支持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在同一竞争环境下发展。在3月7日下午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特别强调:“双一流”不是再走一遍“985”“211”老路,所以拿着“985”“211”的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建不了一流大学可以建一流学科,我们支持地方高校向一流高校迈进。

  的确,“双一流”建设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国家放下实施了很久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另起炉灶搭建“双一流”建设平台,是为了吸取前两项工程的经验教训,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一旦入选前两项工程,就是终身的,不论建设效果优劣,在连续多期的建设中都能分到一大笔专项建设资金。这就造成了入选的学校缺乏真正的建设动力,未能入选的又因为“终身制”而丧失了竞争的机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不仅如此,“985”“211”的标签作用被放大后,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双一流”建设从根本上讲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双一流”建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大学干部教师都在讨论或推测哪些大学、哪些学科可能入选。不少大学领导站在本位的角度提出入选标准或评选方式,有的大学领导甚至根据以往某些评估结果产生非我莫属的心理。“双一流”建设要有战略思维,不能单纯地站在具体大学的角度来考虑,不能仅盯着大学排名或学科评估排名,应当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来评价和选择。面向203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将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我国要成为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毫无疑问,这些都迫切需要建设一批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因此,不能将“双一流”建设的条件完全等同于现有的办学水平,更不能仅仅以评估排名作为“硬杠杠”。仅仅盯着现有的评估排名结果来决定是否入选“双一流”,必定是短视的,是缺乏战略思维的。只有站在国家战略需要角度谋划学校和学科发展,且有可能达成目标的大学,才拥有进入“双一流”建设的资格。

  而做好“双一流”建设,要短期长期统筹规划。这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一项战略计划,要为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能就大学和学科现状谈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主要不是为了解决某几所大学和学科的发展问题。“双一流”建设也要硬件软件一起抓。以往一些工程或计划大都比较重视大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科研平台建设、网络条件建设、基础设施购置以及教学行政用房和体育运动场馆建设,不太关注大学和学科办学的软件建设,包括现代大学制度和精神建设,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尊重学术、尊重师生的氛围营造等。最终,“双一流”建设落实在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科学研究上。“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在一流人才培养,包括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研究生教育。这需要明确“双一流”建设定位,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双一流”建设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大学的功能上。(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别敦荣)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