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般静美

——记苍溪职中刘小兵烈士的英雄事迹

2017-05-12 来源:四川省广元教育网收藏

  “清江一跃不顾身,舍生取义铸师魂。清江一跃贯长虹,豪侠肝胆两昆仑”。在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为了他人更好地活而舍生取义,毫不退缩,这是何等的英雄壮举!苍溪职中的刘小兵老师正是这首壮歌的谱写者,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德的赞歌,用正气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用责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担当为我们民族精神财富增添极其辉煌的一页。

  2016年2月29日下午4时30分,苍溪县殡仪馆悼念厅里人流涌动,庄严肃穆。在低回的哀乐声里,除了亲人以及领导、嘉宾,吊唁者绝大多数是自发前来的市民,2000多人缓缓走过刘小兵的灵前。“舍身救人,归于穷泉永幽隔;千人迎灵,纸鹤万朵寄哀思。”……一副副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哀思。这是一个悲壮的时刻,一位年仅43岁的年轻教师,同事眼里的“刘好人”,学生眼里的“刘师傅”“刘爸爸”,为抢救落水群众,不幸牺牲;这是一个欣慰的时刻,那么多的亲人、师长、领导和自发赶来的群众为他送行,成为最感动广元、感动苍溪的一件大事。

  苍山静默,溪水含悲。刘小兵人生短短的43个春秋里,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追寻英雄的足迹,走进他平凡而崇高的心灵世界……

  一段农校读书的经历,让刘小兵养成了沉默坚毅的性格。超越自我,永不言败,这是刘小兵的人生信条。

  苍溪县元坝镇将军村,一个环境优美民风古朴的村庄。1973年2月20日,春寒料峭的一天,刘小兵就诞生在这里。1981年9月,刘小兵读小学了。由于天资聪颖,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聪明调皮的小男孩子,是振兴门庭的希望。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刘小兵步入了初中。读初一时,他遇到了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坎:由于父亲患上精神失常症,加上青春叛逆期的影响,刘小兵的成绩一落千丈,成为了一名后进生,最后发展到读不下去的地步。他大哥刘元学心急如焚,把他安排到罐头厂做零工。3个月下来,年幼的刘小兵磨破了手掌,吃足了苦头,心里腾起了一个无比强烈的愿望:我要读书!刘元学见状,让他写下保证书,把他送到了元坝农校继续求学。

  说是农校,其实全校仅有20多位学生,差不多是差生的“收容所”。经过生活的磨炼,刘小兵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没日没夜地拼命读书,成绩像翻筋斗云一样往上窜。在李光禹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他不仅在奥数赛中获得等次奖,而且在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苍溪师范,成为元坝农校办校多年来输送的唯一中师生。

  三年师范生活,刘小兵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身上的艺术细胞最大限度的得到激活。他爱好广泛,书法、绘画样样得法,门门入理。他的师范同学王明康在微博中写道:“小兵心怀铮铮铁骨,是个标准的男子汉,他练各种技艺真的很苦,而且不是一般……”他能歌善舞,爱弹吉他、拉二胡,打架子鼓、吹小号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成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多面手。在他的带领指导下,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学习兴趣更浓了,有很多“网迷”再也不迷恋上网了,班上学生养成了好学习的习惯。小兵同志用自己的才华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哺育呵护着学生们快乐地成长,深受教职工们赞赏,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

  2004年,刘小兵调入苍溪职中。从一名物理教师“改行”上数控、钳工课,刘小兵毫不犹豫地进入新角色。说实在的,教授“钳工”听起来简单,上手也相对容易,但要精通里面的门道,不下苦功夫是根本不行的。为此,刘小兵与“钳工”较上了劲。下课时,他与学生一道学习钻研,业余时间,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操作间,一弄就是大半天;有培训的机会,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收拾行装就走。正是凭着一股钻劲、犟劲,他先后获得全省、全市“优秀指导教师”、“四川省技能标兵”等荣誉称号。师高弟子强。他指导的学生奉天福、杨晨先后获得2007、2008年度广元市技能大赛第一名。“只要他出马,就能领奖。”职中的师生交口称赞这位获奖专业户。长期与机械设备、工具打交道,刘小兵的手掌黝黑、厚实,长满老茧。学生在日记中提到了这双手:“那是一双粗糙的手,也是一双灵巧的手,一看就知道是老手。”

  1974年,他父亲不幸患上了精神失常症,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从此,这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家庭,笼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刘小兵有三兄妹,他的哥哥常年在外工作,姐姐家处农村。有一次,父亲离家出走失踪,他得到消息后,立即请假回家,召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四处寻找。那以后,为不再让父亲走失,他索性把父亲接到了自己的学校,一边上班一边照看父亲。2004年,命运多舛的刘小兵的父亲、母亲双双瘫痪在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他却做到了几年如一日地孝敬父母,他微薄的工资几乎全用在了两位老人身上。那以后,他整日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父亲、母亲、学生都是自己所爱的人啊!勇敢坚韧的小兵用博大的爱心、孝心编织着人间最真挚的情谊。为了不影响教学,他把父母安置在姐姐家里,每逢休息日和课余闲暇,他总要回去陪伴父母,询问父母身体和饮食情况,陪他们谈心,嘘寒问暖,为他们端屎端尿,洗衣做饭,端水喂药,捶背揉腿。双亲虽然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儿子的尽心服侍奉养却着实慰藉着老人的心怀,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贫,却同享天伦之乐。2005年父亲去世,2007年母亲又不幸离开人间。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家庭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但他从不向单位叫困难,而是以自己养成的节俭习惯,精打细算安排一家人的生活。他穿着很“土”,从不讲究,从不穿牌子货,一双皮鞋也要穿上三四年,不烂不丢。很多同事的手机换了一次又一次,已是三星、苹果等名牌,可他用的还是多年前的旧手机。多年的负担使他毫无积蓄,买不起房子,一家三口一直住在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学校公租房内。

  对学生,刘小兵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传道授业,修身立德。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政治学习笔记本、普法学习笔记本、“导师制”手册、班主任工作记录和教学资料。翻开政治学习笔记,里面记录着工工整整的学习笔记,“导师制”手册详细地记载着与学生谈话谈心的情况,班主任工作手册里,记录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点滴。他的一位学生回忆说:“刘老师矮胖的身材,身体健壮,看起来很严厉,其实他很和蔼可亲,有时会笑得很腼腆,学生们都喜欢他。”

  刘小兵担任班主任的2018级数控二班,有个女生叫曹秀群,是全班唯一的女生。由于性格内向,加上力气很小,学习钳工课很吃力。刘小兵看在眼里,不厌其烦地为她做示范,对钻孔等比较危险的作业,他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班上男生包教包会。去年底期末考试,曹秀群钳工课获得83分的高分,名列全班第二名。得知曹秀群的母亲是彝族人后,刘小兵多方奔走,为曹秀群争取了“温暖工程”资助。班上一些同学用钱没有计划,找刘小兵借钱的不少。刘小兵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一百、两百地借给学生,有时自己兜里没钱了,还找别的老师借。学生花钱没节制,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刘小兵一琢磨,决定对部分学生实行“计划管理”,把他们的生活费统管起来,按计划、按进度使用。这一招很有效,但却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一个不大爱做家务的粗豪男子当起了“帐房先生”,帐目一清二白,不差分毫。这件事让学生家长知道了,他们干脆把钱直接打给刘小兵,逢人便讲:“刘老师就是‘信用金卡’,我们信得过!”

  一位学生讲述了刘老师爱生如子,勇斗流氓的事:

  199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那一年刘老师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学校学生宋某在校门口与校外无业青年发生了口角。在双方争吵过程中,该青年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宋某面前耀武扬威,周围的同学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坏了,一时束手无策。该青年得寸进尺,扬言要砍翻宋某。在此紧急关头,正好路过的刘小兵老师发现情况不对劲,一个健步冲上前去,挡在了宋某和校外青年之间,对该青年进行了厉声呵斥阻止。刘老师的举动出乎了所有人预料,包括那名校外青年在内。在人高马大的校外青年和明晃晃的匕首面前,瘦小的刘老师整整矮出一截,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瘦弱的刘老师,像母鸡护着自己的鸡崽一样,将所有的学生挡在了自己的身后。此时,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赶到了现场,那名校外青年一看势头不对,逃之夭夭了。

  刘小兵的心里包着一团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火苗“呼啦啦”地上窜,一瞬间照亮了无比充实无比高贵的灵魂。

  刘小兵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他用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地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急公好义,不避危难,这是梨乡厚土文明风尚的传承,是人民教师高尚师德的体现,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所实现的价值。刘老师虽然在冰冷中沉沉睡去,却给我们留下如此温暖的启迪,他并未远离,只是化作了阳光雨露,滋养着这片美好的土地。

(责任编辑:赵奕(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