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看海南如何就地取“才”

2017-07-17 来源:《科技日报》收藏

  问答网站知乎上有过提问:“海南的地理位置这么好,为什么经济教育并不发达?”

  回答者对提问者展开了“群嘲”。有人直白指出,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海南各项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这几年还发展得这么快?

  不可否认,海南并非教育经济大省。2016年4月,时任海南省省长的刘赐贵在省教育厅调研时指出,海南省教育整体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海南的教育确实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岛内的高校,也肩负起了为海岛输送人才、服务海南省发展的重责。近日,教育部组织“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采访团,去往海南,看看地方高校的脉搏,如何与海南岛一起跳动。

  海南大学围绕海洋资源做功课

  海南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陈伟乐于向记者推荐学校培育出的海葡萄和冰菜。

  “你们尝尝,别的地方吃不到!”在海南大学科技成果展展厅里,就放着一盆海葡萄。它的学名是长茎葡萄蕨藻,长得确实像小粒的绿色葡萄,成串地挨在一起。海洋藻类是有效解决能源、资源、食品和环境等问题的潜在物种,海南大学突破了海葡萄规模化养殖的技术瓶颈。陈伟说,它特别适合在三沙等岛礁地区推广养殖,满足岛上军民对蔬菜的需求。

  至于陈伟强力推荐的冰菜,则生长于海水倒灌过的高盐度农田。2014年,强台风引发海水倒灌,岛内有1.6万亩农田变成了盐渍地。正常情况下,这些被盐水泡过的田地,需要5到10年才能重新恢复生机。

  遭此重创后,海南启动了“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海南大学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担起重任。实验室主任江行玉带着科研团队,筛选和培育出一批耐盐作物品种。

  一开始,农民们对这帮科学家半信半疑,团队干脆自己向农民租地做示范田,用收成说话。后来试验种植冰菜,则是因为科研团队嗅到了商机——冰菜经济价值高,卖给酒店收购价可达30元一公斤,能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经济效益。

  海南大学的诸多科研成果,都跟海葡萄和冰菜一样,接地气、起实效。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说,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海南省重点产业,履行社会服务责任。热带海洋牧场建设,有利于渔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罗非鱼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昌江县开展科技合作,帮助该地芒果亩产提升1500—2000斤……

  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说得诚恳:“海南大学不能关住校门,不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它就没法生存和发展,这是双向的。”

  三亚“皇家帝国学院”输送人才建设国际旅游岛

  海南岛以旅游闻名。三亚市内,一所三亚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民办本科院校,正在为这座岛的旅游事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它是三亚学院,也被学生戏称为三亚“皇家帝国学院”。确实,椰风海韵加上欧式建筑,热带风情和国际范儿混合在一起,还真当得起“高大上”一词。

  三亚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重点发展服务海南旅游产业的相关专业。学校的旅游类专业就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休闲体育等4个,设置国际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旅行社管理、邮轮管理与服务等7个专业方向。

  采访当天,三亚学院直接给记者们准备了冷餐、甜品和酒水。学校邮轮专业负责人王秋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准备什么酒水、如何摆放,都是学生在“酒会策划”这门实践课程中应该学到的知识。“比如你们这一行人女性居多,停留时间较短,我们就准备了较多颜色鲜艳的软饮,用小杯子盛放,方便饮用。而且,酒会策划不仅要适应场合需要,也要控制成本,对学生是一个综合考验。”

  在她身旁,邮轮专业的学生胡鹏熟练地开始调酒工作。王秋娜说,学院注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在邮轮上只能做基础客房服务工作;但如果会调酒、能品酒,工资比客房服务生会高出一截。

  理论与实践并重,是三亚学院的特色。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张宇红介绍,学生先在学校学基础理论,之后去往酒店实习,实习之后,再回学校学习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如此循环往复,理论和实践一环套一环。她记得,之前有一位学生在红树林酒店学习,回校后还特意告诉她,学校的网络营销课程对他帮助很大。“学生用课堂上学的知识,改善了酒店的网络评分。他有成就感,我们也一样。”

  三亚高端酒店云集,酒店业发展环境和北上广不遑多让。张宇红强调,他们特别关注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维的培养,专业老师中有五名外教。

  就读国际酒店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胡菲是个湖北姑娘。她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他们这些酒店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毕业后就想留在海南。”胡菲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和其他海洋院校错位发展

  “我们要和海南地方经济对位发展,和其他海洋类高校错位发展。”这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长曹瑜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非常年轻。2015年,它在原琼州学院的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来。实际上,它曾经并不是一所具有海洋基因的高校,但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发展,助推海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学校“下海”了。校方的合作办学名单也是金光闪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科学院……

  “我们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国唯一的国际旅游岛。而且,我们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份,全省管辖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曹瑜说,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数量2800余所,纯粹的海洋类高校寥寥无几,而且存在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问题。所以,在海南建一所高水平热带海洋学院,既填补海南没有海洋类高校的空白,也可以提升海洋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至于学校的特色,就是紧紧盯住南海。南海资源丰富,如何挖掘?学校的海洋地质专业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怎么帮助渔民提升捕鱼量,实现智慧捕捞?学校的海洋生物、物理海洋专业就能做这件事。从告诉渔民渔业资源信息到海洋食品加工再到市场营销、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学科为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我们主要做应用类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近年来,学校的科研项目经费也逐年增加。“南海几种珍稀特色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批为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南海不可再生资源跨期开发利用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曹瑜透露,“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向海洋类高校转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并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升格为“热带海洋大学”。(本报记者 张盖伦)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