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福建培养“海丝”高端人才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凸显教育作用

2017-05-20 来源:人民网收藏

  编者按:5月16-18日,教育部“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采访活动走进福建。包括人民网在内的16家中央媒体采访团围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专等高校进行集中采访。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华侨大学“泰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福建警察学院外警班等典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采访中,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故事,尤其打动人心。本网选择了采访中的一些高校师生交流片段,希望能展现“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交往过程中的“民心相通”。

  建立友谊和互信 福建培养“海丝”高端人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5月18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内,在泰国诗琳通公主捐赠的图书馆大楼前,安哥拉学生卫宇达正在用汉语流利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词。他的普通话很标准,朗诵声情并茂,引来各国留学生阵阵掌声。

  卫宇达是高中毕业后来中国学习的,今年读大二。他就读的是“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由华侨大学与安哥拉总统基金会合办,从2014年至今已经招收三期共77人。卫宇达他用了一周时间努力背诵,终于能很好地表演岳飞的这首词了。他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诗词歌赋。不过,他也坦陈,朗诵中途一度忘词。

  说起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卫宇达说,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他在安哥拉认识了一名中国人,此后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希望能到中国学习,学有所成后回去服务他的国家。他的老师陈秀琼说,这名学生特别积极,常要求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泰国留学生林晴天在泰国廊曼机场工作,她参加的是“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这也是华侨大学“海丝”高端人才培训项目。这个学习班2005年开办,2006年学员扩展到泰国20多个政府部门,基本涵盖泰国各部委。从2015年开始,学员国别增加了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苏里南等国家,去年第十二期学员增加到107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关系更加密切。林晴天说,四年前,她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这次,她又在激烈竞争中被选中,来中国进一步学习。如今,她的普通话说得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标准。她打算回去后继续做翻译的工作,帮助泰国人跟中国人进一步交往,“因为两国民间交流越来越深入”。

  李亚飞和张利安都是印尼警察,同样参加“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李亚飞来华侨大学之前,当了14年警察,还在印尼学过三个月的汉语。他说,汉语是在印尼当地人开办的学校里学的,由印尼本地人教学。因为进步很大,他被公派到中国留学。可是,来中国后,李亚飞发现还是听不懂中国话。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现在已经能比较流畅地跟别人交流了。李亚飞的同学张利安也表示,在中国学习成绩好了,回去可以得到提拔。他们说,印尼人不了解中国,他们回去后可以去警校当教官,培训学生,促进两国的交往。

  在福建警察学院,外警培训已经开展八年了。该校培训处科长朱顺弟说,他们从2010年以来,已经承办23期外警培训班和好几期专业交流团,受援国涉及约旦、南非、越南、卡塔尔、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培训了416名外籍学员。他们在培训中输出中国技术标准的同时,和相关国家学员建立友谊和互信,也起到保护海外中国人的作用。

  好奇中国生活方式 留学生对太极拳和书法感兴趣

  每当体育老师章颖问“今天谁来带大家练太极拳”,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范帝娜就会说:“老师,我来!”

  范帝娜去年8月来到福州大学学习。她喜欢学太极拳,但在留学生中并不是学得最好的。同样是去年来中国学汉语的印尼留学生吴丽,在自己国家读中学时就跟中国老师学过太极拳。她打得不错,但老师邀请她来带头的时候,她会像东方的多数学生那样,边摆手边连连后退。

  来自韩国的廉熙志,之前在日本留学了两年。因为认识的中国男朋友,她选择了来福州读大学。她说自己很习惯这里的气候,还准备学习中国书法。

  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老师刘歆一正在给留学生上书法课。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生博古只上了三节,已经写得不错了。而来自荷兰的留学生酷夏阳学了两年,也懂得了“推拉提按”。

  酷夏阳学的是中文专业。一星期上两次书法课,他觉得自己写字难看,选择了练书法。没到福建师范大学学习前,他在厦门一家软件公司实习。以前,他在电影电视里看过中国武术,知道李小龙、成龙。深受中国文化吸引的他,在厦门学习了半年中文。他现在也在练习中文写作,希望毕业以后能留在中国工作,做翻译或者旅游服务。

  丹尼尔是吉尔吉斯坦人,家里有两个哥哥。他来中国三年多了,还没回去过。不过,他向妈妈介绍了中国的微信,平常就通过微信聊天或视频。来福建师范大学学习前,他自费在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学习。他会说俄语、土耳其语和英语,他觉得自己的国家需要会说汉语的人,才能更好地在各种领域同中国人交流。如今,他已经能用普通话跟别人交谈。

  凸显教育作用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人才

  “Jack,no water!” 5月17日,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归国创立的幼儿园,一名外教对拿水瓢接水的小朋友发出善意提醒。幼儿园里,还有一名留学生正在跟小朋友一起学习《三字经》。而来自印尼的年轻妈妈洪敏雅正跟自己的女儿在室外的小木屋里画画。

  洪敏雅是印尼一家幼儿园园长,她前一周来到此作交流。她很高兴,自己才一周八的女儿原来比较怕生,第一天来就跟老师去“巡逻”,两个小时后就开始融入集体,觉得什么都好玩了。此前,她曾跟这所幼儿园的指导老师鹿海云有过交流,这次,她带着丈夫许江川一起来这里学习,准备回去后在即将新开的幼儿园里教当地孩子学习中国文化。

  洪雅敏的曾祖父从福建安溪到印尼生活,至今,她家还和中国亲戚有联系。而她的丈夫许江川也记得祖父是从厦门过去的,只是家里找不到族谱了。夫妻两人说,在他们生活的苏门答腊岛上,还有不少人家保留着过中国的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习惯。

  中国文化在国外生生不息,也吸引外国人到中国生活、定居。布鲁诺是意大利人,现在是福州大学教授,两年前成为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布鲁诺说,他2006年有幸认识原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宝春教授,后来因缘际会被作为外国专家引进中国。他说,陈宝春是他和福州的一座桥梁。

  布鲁诺刚到福州的时候,陈宝春会带他去坐公交车,用各种方式让他熟悉福州的生活。现在,布鲁诺把家安在福州,她的老婆也来到了福州,孩子在福州一家小学读书。陈宝春到布鲁诺家做客,他们会煮意大利面招待他。而布鲁诺对中国美食也很喜欢,也吃过福州的各种美食了。

  在海外,闽籍华侨华人达到1580万人,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处长林海峰表示,如今,不仅在国外到处能听到中国话、福建乡音,而且在福建,也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

  谈到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的使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处长刘剑青认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急缺的就是人才,培养人才正是教育的首要使命。除了促进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教育也为企业、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林长生 文/图)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