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⑨走进海南

助力经济发展,高校有何妙招?

2017-07-06 来源:微言教育收藏

  让小编感到“意外”的是,采访团刚刚结束一天的行程,6月28日晚,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专程到驻地看望了大家。沈晓明说,海南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地位举足轻重。海南历来重视教育,一直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很多成绩。教育部新闻办“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系列活动很有意义,感谢记者们不辞辛苦来到海南,希望大家多讲述海南教育好故事、传播海南教育好声音。

  尽管采访团到达海南已是夜晚,记者们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采访。

  “‘十二五’期间,海南无论是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都有了大幅提升,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接受采访时,首先介绍了这些年海南教育的变化,并描绘了“十三五”的“教育蓝图”:“到2020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的新变化支撑美好新海南的新发展。”

  “科技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创新,振兴区域经济,合作共赢发展”是海南大学历来坚持的社会服务理念。该校的多项科研成果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的生产生活问题,有些还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甚至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都有较高影响力。

  重度盐碱地不能长作物?“农业大夫”妙手回春

  “这是什么植物,晶莹剔透的,像翡翠一样,好漂亮啊。”刚走进该校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采访团就被一箱绿色蔬菜吸引住了。“这是水晶冰菜,是一种生长在含盐量较高土壤里的无公害绿色蔬菜,收购价达每公斤30元。”该实验室的江行玉教授讲解道。

  海南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导致农田被海水倒灌,一般作物难以生长。江行玉课题组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筛选培育出更为耐盐的水稻、玉米、蔬菜等,较好解决了这个农业生产难题,提高了灾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他们正和袁隆平院士课题组合作改良越南的海水倒灌农田。

  1小时能剖1800个椰子!“开椰壹号”很赞

  海南盛产椰子,加工企业200多家,然而一些微小型企业还是手工进行椰子剥衣、剖壳、取汁,人工成本高,效率还低下。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邹骞及其团队发明的“开椰壹号”闪亮登场,“它每小时能够剥离椰子1800个,耗电量仅为两度,重量也只有传统设备的四分之一,能为这些椰子加工企业提供很多便利。”目前“开椰一号”已获得专利,邹骞等人也与厂家签订了协议,这台“神器”或许很快将派上用场。

  在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时尚。近三年,该校学生申报各类专利300余项,其中“智能割胶刀”“空调热水一体机”等成果已经实现技术转化。

  “立足三亚、服务海南、辐射‘珠三角’和南海”,三亚学院这所民办高校有着非常明确的办学定位,就是以服务于国家“十三五”产业布局和“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需要为导向,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国际化培养 学生就业不发愁

  “我们与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上进行合作办学,学生只要毕业成绩合格就能获得两个学校的文凭。”学校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张宇红为采访团介绍他们的办学优势。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三亚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闲体育等多个旅游类本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我从不担心就业问题,很多知名国际酒店会来学校‘抢人’。”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胡鹏信心满满地说道。

  “面向南海、面向东盟、面向国际旅游岛、面向产业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热带海洋院校”。院长曹瑜说,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发展,2015年在原琼州学院的基础上转型发展为现在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助推海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着力推动海南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

  专业设置紧贴海南经济发展和东盟文化交流

 

  “海南省别的高校已有的专业,其他海洋大学已有的专业,我们基本都不办了。与地方经济社会更加对位发展,与其他海洋类高校错位发展,新办的专业紧密贴合海南经济发展。例如,南海海底资源丰富,如何开发?我们新开设的海洋地质专业就是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曹瑜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设置6个面向东盟的专业,并成立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先后派出159余人次到东盟国家担任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