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基地建在一线 专家常驻农村

——西北农林科大创新帮扶形式探索高校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7-06-23 来源:新华网收藏

  新华网西安6月22日电(记者 许祖华)高校如何发挥科教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学校科技资源优势,创新帮扶形式,促进帮扶内容多样化,采取产业帮扶、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探索高校科技帮扶模式,为陕西及西北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地建在一线,实现了科技成果与贫困地区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介绍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近年来,学校探索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面向区域主导产业,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了一批永久性的产业试验站(基地)。目前,学校在陕西贫困县区已建成产业试验示范站、基地28个,涉及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核桃、奶山羊等多个产业。试验示范站建在产业核心区,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在农民的家门口,专家定期指导,为地方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学校选派200余名科教人员担任“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在省内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六盘山区等扶贫片区等布局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实现了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区农业科技服务的全覆盖。

  建在我国红枣优生区的清涧红枣试验站,聚集了学校果树育种、栽培、植保、加工等相关学科专家10余名,通过试验示范组装集成了红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重点示范推广规范树形、平衡施肥、充分授粉、无公害栽培等红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过技术研究、示范、技术培训、提高了枣农的管理水平,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以上,裂果率降至10%以下,亩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脱贫提供了技术支撑。

  学校在国家级贫困县汉滨区建立的北亚热带果树试验示范站,300亩的试验示范田近在咫尺,农民随到随学,通过技术引领使枇杷、柑橘等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脱贫的“香饽饽”,清泉村全村402户1519人总收入1000万元,仅枇杷一项就占总收入的50%,枇杷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专家常驻农村,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精准的科技帮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处长王亚平说,学校通过岗位设置、职称评定、津贴发放、项目申报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了科教人员深入一线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学校300多名专兼职科技推广人员,常年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均驻点工作时间120天以上,最多的达到320天。学校专家带课题、项目驻点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解决农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大苹果专家李丙智教授带领专家组常驻国家级贫困县千阳,年均在千阳驻点280天以上,紧密配合宝鸡市和千阳县探索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热心牵线引进和指导陕西海升果业、陕西华圣果业、千阳大地丰泰农业、陕西枫丹百丽农业等公司在千阳发展自根砧苹果3.2万亩,建立自根砧苗圃0.46万亩。其自根砧苹果面积及育苗面积均占全国60%以上,成为全国现代果业的发展样板。被誉为“千阳模式”在全省适宜区进行推广。

  在白水县,西北农林科大果树、植保、土肥等学科的20多位专家团队随叫随到入户服务,实施“苹果产业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针对生产实际问题,以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重点示范推广间伐、改形、病虫防治、肥水调控等8项关键技术措施,带动白水苹果产值从2005年的5.2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2亿元,为该县依靠苹果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6月中旬,记者来到了位于宝鸡眉县横渠镇西寨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猕猴桃种植示范园。

  “我们要让来试验站学习参观的果农很直观地看到这些技术,并能在融会贯通后用在自家果园里,从而带动整个猕猴桃产业健康繁荣发展。”试验站的专家姚春潮介绍说。

  据了解,试验站建于2006年,是国内首家猕猴桃专业试验站。试验站肩负着猕猴桃的科学试验、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野外观测等5大任务。目前,在这个试验站长期驻站的专家教授共有8名,研究生10多名,专业交叉渗透,基本涵盖了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各个领域。

  自2006年6月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与眉县政府合作,在眉县实施“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有力地带动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如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眉县的主导产业,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59岁的金渠镇宁渠村村民张德福是试验站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当地猕猴桃种植的示范户。“以前没有技术,果树总是生病,产量不高,一年最多能有2、3万元的收入。自从西农的专家来了以后,他们手把手给我指导种猕猴桃,去年一年就收入了11万元。”

  ——强化科技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产业发展领军人才。

  西北农林科大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民的技术需求,依托学校成教学院在学校组织开展苹果、核桃、蔬菜、甜瓜等专题技术培训班86期,培训基层农技骨干4300余人;在各试验站(基地)培训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82000多人次。

  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的形势需要,2016年将已经持续开展10年的全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主题和对象进行调整,培训主题确定为“调结构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学员调训范围为全省56个贫困县,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56个贫困村县全覆盖,目前已经举办培训班34期。在培训的同时,还开展了学校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全年累计为村级经济发展联系专家1253人次。

  国家级贫困县商洛市山阳县52名村民,通过参加在学校举办的“核桃高接换优技术”培训班,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成为嫁接能手,受到群众每株10元的“高薪”聘请,在管好自家核桃树的同时,在家门口打工,加快了脱贫步伐。

  白水苹果试验站科技示范户曹谢虎,在驻站专家的长期培训指导下,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迅速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务果状元,2011年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交流科技致富经验,2012年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并创立了自己的苹果品牌,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其他群众脱贫。

  据介绍,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成立中国杨凌扶贫培训基地和减少农村贫困研究中心,开展扶贫(减贫)理论研究,致力于面向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为陕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利用学校科技、人才资源和优势,采取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政策咨询扶贫等多种形式,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顺利完成摘帽退出国家贫困县目标。

  该校还将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能扶贫百千万精准培训工程”,用2-3年时间,采取“请进来”在学校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开展县域分段培训两种方式,面向全省56个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遴选百名专家教授,选择百项农业特色产业,举办百期精准培训班,培训万名以上贫困户家庭成员,保证为每个贫困县至少举办一期校内集中培训和县域分段培训班,使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引导和帮助贫困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增加脱贫致富信心、实现自主脱贫。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