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旧手段+新技术 江西思政课更有“人情味”

2017-06-29 来源:央广网收藏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 方永磊 王子衿)“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政工作对于国家建设意义重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做活做实学生思政工作是当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近日,央广网记者跟随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西,实地参访江西省思政教育工作更富“人情味”的新做法。

  家访:旧手段解决新问题

  自本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学扩招以来,中国高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体量的增长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沿用传统的以教材、理论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思政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

  在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程裕秋看来,当前社会对教师师德美誉度和思政教育仍有不少负面评价,如何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成了当地教育部门“头疼”的问题,“在新型手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到用家访这种传统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事实证明成效不错,可以说是‘老树发新芽’”。

  有鉴于此,江西省自2016年5月起开展了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的“万师访万家”活动,通过教师上门实地家访并发放《家访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江西省抚州市也为家访教师配备了“家访记录本”,详细记载家访情况。

  抚州市东乡三中校长黄文龙告诉央广网记者:“‘万师访万家’活动能够形成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精准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实际困难,也让更多家长加大了对孩子思政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数量大的情况,江西省还通过“校中建家”等的活动,以校为家,亦师亦亲,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家在校园,访在校园。

  记者在东乡三中看到,留守儿童公寓干净整洁,学校为学生安装了空调、热水器、壁橱、电扇等设备,营造出了“家”的氛围。据黄文龙介绍,除了硬件建家,学校也在软件上通过感恩教育、生活能力教育等搭建有效的德育平台,引导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从六年级起就住校的东乡三中初二同学王淳(化名)告诉记者:“在学校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吃住,学业方面交流也比较方便,生活很开心”,王淳母亲对孩子的成长也倍感骄傲,“孩子以前非常内向,现在会主动沟通,也会主动帮父母做做家务”。

  互联网+:探索思政教育新形态

  在东乡三中,除了现代化的留守儿童公寓,学校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免费的亲情电话室和视频电话室,王淳便是其中的“常客”。 据王淳介绍,亲情电话室和视频电话室在每天12:00至12:30和17:00至17:30开放,所有学生简单登记后即可免费使用,三五分钟的电话或视频时间成了学生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感受亲情之乐的美好时光,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因为缺少父爱母爱出现一系列心理或生活方面的问题。

  除了传统上门家访,央广网记者在走访后也注意到,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重要的常态化沟通工具。江西抚州市金溪二中校长付雪平告诉记者,目前家长大多通过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实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即便是学校开展贫困学生帮扶等活动也会与对方家长组建微信群,“我们希望让家长知道,学校老师是在帮忙教育孩子,但不能完全替代家长的角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帮扶了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帮扶了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利用微信、QQ等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已稀松平常,但对大量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江西省而言,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沟通工具仍然显得尤为重要,更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家长的参与影响了家风、改变了民风。不过,在江西上饶市弋阳县葛溪中学校长路光生看来,面对面的家访沟通也同样不可或缺。“仅仅依靠微信等的工具沟通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有时候甚至会激化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进村进户家访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更加真实地看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为了方便教师家访登记、问卷调查及家长意见反馈等,江西省还搭建了江西省“万师访万家”活动信息管理平台,教师家访结束后需要在平台提交家访情况记录及相关图片,被访家长也在平台上反馈家访评价及建议,实现了方便、准确、高效的信息化家访。

  参与: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走马观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这是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在向记者谈及高校领导“双体验日”时的感受,“‘下马’去体验学生生活和思政工作,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情况,更深刻地理解了思想政治工作,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改进作风的效果,也更加坚定了办好学校、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信心。”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田延光,毕业35年后再次和学生住在一起让他感受到了学生的可爱和积极健康,“校级领导深入学生实际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也为其他老师和干部起到了示范作用。只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我们讲的话学生就会记在心里。”

  新形势下,“你说我听”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成效不明显,高校领导大多也是通过职能部门等的反馈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学生的切身体会不得而知。为了拉近高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江西省开展了以“五个一”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双体验日”活动,即每个月高校安排一次党政班子成员参加“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学生生活体验日”活动,通过上好一堂思政课、随听一堂思政课、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支部生活会、体验一天学生生活等五项活动深入学生实际。

  通过“双体验日”,原本“高高在上”的校领导变成了学生的同学、朋友,这一富有“人情味”的做法一经试行就在线上线下引来学生赞声一片。网名“呜呜”的江西理工大学学生留言:“罗书记通过这样新奇的方式来融入到我们学生中去,他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且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插班生,是我们的同学,让学生都感到十分的亲切,学生在倍感新鲜之余,也感受到学校的无微不至与对我们学生的重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努力学习的信念,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江西师范大学的“叉叉酱”也在微信下“喊话”:“‘学长’,下学期我们再约,如何?”

  如果说“双体验日”通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双惟班”模式则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思政教育的“主角”。

  每天6:20进行十分钟晨播报后集体晨跑、早读,没有节假日,风雨无阻,迟到一次罚一张黄牌,三张黄牌自动退出,这看起来近乎严苛的做法却受到了学生的追捧,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红宁告诉央广网记者,自己从教多年后注意到,学生在思政理论方面都是合格的,但知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设计双惟班就是希望能够把大道理真正转变成学生的行为准则,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习惯。”

  据悉,“双惟班”面向全部学生开放,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通过参加晨跑、周末团队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素质和思维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知行合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朝气和“人情味”。

(责任编辑:刘潇翰(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