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服务热带海岛农业,对接旅游海岛建设,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海南高校转型发展“海味”浓

2017-07-1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让海水倒灌的农田长出玉米,让因病害废弃的蕉园重获生机,让变幻莫测的海底成为鱼类的牧场……这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背后,是海南省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海南省高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区位及生态优势,进一步明确高校办学定位,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科研支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在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12项重点产业中,第一项便是“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改变传统农业低效、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海南大学以“打造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为己任,迅速组建热带农林学院。在学院一间实验室内,记者看到,青年教师安邦正在带领学生对芒果进行处理。安邦告诉记者,研究主要针对芒果易发的炭疽病等病害问题,实现不用农药提高水果抗病性。芒果重要病害检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已累计推广11.35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959.73万元。

  近年来,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爆发致使产量锐减,出现大片废弃的蕉园。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团队结合科研成果,提出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熏蒸和与其他作物轮作等解决办法,使蕉园走出病害困扰,现代农业理念深入人心。

  台风是对海南农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被海水淹过的土地要10到15年才能恢复耕种。海南大学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行玉筛选培育更加耐盐的玉米、水稻、蔬菜,不到一年就恢复了农业生产,让受灾农民看到了希望。

  “服务国家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南大学的光荣传统、必然使命和担当,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表示,学校坚持走区位优势特色化发展道路,推行“一院一市(县)”和“一师一点”科技服务模式,与海南全部19个县市开展校地合作,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培育对接国际旅游岛建设

  旅游是海南的一张亮丽名片。三亚学院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打出了旅游人才全链条培养的一手好牌。

  在三亚学院,“旅游”不是一个专业,而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休闲体育4个专业和国际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等7个专业方向。“只要国际旅游岛产业发展有的行业,我们的专业都进行了对接。”三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陆丹说。

  “学校特别注重实践,学生在大二、大三、大四有3次实习机会,学校还给了我们了解整个行业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周秦青告诉记者,这种培养方式大大缩短了适应岗位的时间,短短几年,她已成为一家国际顶级酒店的人才招募总监。

  “酒店管理专业与40余家国际顶级酒店集团开展订单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与天涯海角旅游区等50多家单位合作培养人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连续8年服务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成为论坛‘钻石合作单位’……”说起旅游人才培养,陆丹如数家珍。

  寻找一个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曾令许多旅游者绞尽脑汁。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师生成立工作室,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黎陶、黎锦设计成旅游产品,目前已被一家公司看中,参与设计的学生也在这家公司直接就业。理工学院看起来和旅游无关,但该学院教师告诉记者:“无人机航拍、水下机器人等都可以为旅游产业服务,我们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已经在海底景色观赏、潜水安全监控等环节应用。”

  瞄准市场特色发展使三亚学院办学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该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其中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8%,留在海南就业的占50%。

  向应用转型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南省各高校纷纷打起了海洋牌。动作最大的是琼州学院,从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长曹瑜说,目前学校已确定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等7个重点建设的海洋学科方向。

  虽然转型只有短短两年,但是记者已在这所学校感受到浓浓的“海味”。在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教授李卫东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四面环绕的鱼缸里全部是珊瑚。“珊瑚对海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遭受破坏,我们正在研究珊瑚的人工扩繁,这对恢复海底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李卫东说。

  在不远处的另一间实验室内,记者看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研制的海水淡化设备。该技术通过阳光反射聚焦加热水,产生高温水蒸气将水与其他杂质分离变成淡水,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海水淡化方式,目前已在南海海岛上进行试点。

  转型以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以服务海洋事业发展为重点,推进科学研究向海洋方向转型。“南海几种珍稀特色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批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南海不可再生资源跨期开发利用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学校还新增了“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中心”“南海文明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十三五’末,使学校海洋类专业占20%以上、应用型专业达到70%以上,更好支撑国家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曹瑜满怀信心地说。(本报记者 高靓)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