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记者调研:“90后”成为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

2017-05-01 来源:中国网收藏

  中国网5月1日讯(记者 闫景臻)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如何破解农村教师青黄不接的困局?湖南的一些方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近日,教育部新闻办以“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为主题,组织中央媒体赶赴湖南基层,实地调研了当地农村教师们工作和生活的现状。中国网记者欣喜地发现,以往有着种种标签的“90后”,成为了当地农村教育的希望和重要力量。他们有教育情怀和理想,也有着对家乡朴素的爱,更有着对农村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90后”已成为乡村教书育人的主力军

  舒茂荣是2014年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她热情阳光,身上有着典型的湘妹子的奔放气质。采访中,她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回答记者提问。舒茂荣出身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后报考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服从分配,回到家乡湖南溆浦县桥江镇中学任教,如今,她的工资从最初实习期的一千多元涨到现在的四千。“已经不错了,每个月还能存下来点。”她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舒茂荣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其有效的德育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技巧赢得了家长、学校的一致赞许,在溆浦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一鸣惊人、一举夺魁。

  舒茂荣说,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农村的孩子身上有自己过去的影子,比如不自信,非常腼腆。我就和学生们谈心,鼓励他们。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村的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舒茂荣坚定地说,我一定会扎根在家乡,种好责任田,守好自留地。

  唐蓉琪同样是一名90后的大女孩,这个戴着金线眼镜,穿着洋气,举止得体的女生出生于干部家庭,她是2016年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毕业分配到湖南溆浦县桥江镇中心小学,担任六年级数学课兼班主任。她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被学校被委以重任。在2016年下学期统考中,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比其它班平均成绩高出19.86分。唐蓉琪说,刚刚工作就被学校重用,有点受宠若惊,感受到学校对我的信任和重视,如果有机会将继续深造,在能力和学历上继续提升自己,8年的服务期满后仍然会坚持留在乡村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柳是2014年高中起点湖南第一师范公费定向毕业生,他的母亲当年因为微弱的差距,与老师这一梦想的职业失之交臂。在张柳心中,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为了圆母亲的梦,也圆自己的职业梦,毕业分配到自己家乡溆浦县统溪河镇学校,担任9年级数学课兼班主任,同时还教7年级数学。他说,家乡农村学校师资紧缺,家乡欢迎我回来,乡村的孩子需要好的教育,我也希望能回家乡任教。

  毕业到现在,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角色的变化,他从一个勤奋励志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成了农村孩子们梦想的陪伴者。他希望国家能给母校湖南一师基础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样他才有可能继续深造,打通职业上升通道,实现学科带头人的目标。

  像舒茂荣、唐蓉琪、张柳这样的师范生有很多,他们都来自于自己的家乡,毕业后他们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溆浦县籍贫困学子向立华毕业回乡后,在偏僻的乡村小学油洋乡中心小学任教。一年时间内,他负责的学校关工委工作荣获怀化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油洋乡中心小学大队部被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校风校貌明显改观,向立华也荣获2016年溆浦县“优秀教师”称号。

  这些年轻的90后乡村教师,他们工作的学校都是当地交通最偏僻,经济最落后的乡村,均属于高寒山区,其中大华学校离溆浦县城近150公里,善溪乡学校离溆浦县城近130公里。这不仅是对他们意志的考验,也是对其品格的考验。他们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农村教师紧缺的困局怎么破?

  目前,部分地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而后通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来的,年纪偏大,而这些人大多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工作,都临近退休年龄。由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等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外地教师难以派进和留住,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为解决当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编者注:下称“湖南一师”)作为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在农村师资培养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创新。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起,湖南一师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适应小学教师学历逐步本科化的发展趋势,2008年启动实施了“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2010年,湖南一师针对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生源质量不够理想、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科水平不够高,以及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生艺体综合素质可塑性不够强、教师职业技能不够突出等问题,提出并创造性地实施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探索形成了“初中起点、六年一贯;综合培养、分向发展;三性融合、三位一体;实践导向,能力为先”的“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优秀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即乡村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一师模式”。

  湖南一师党委书记彭小奇介绍说,“一师模式”改革创新了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有效解决了师范生源质量、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面向农村小学长期从教等问题,实现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也为教育扶贫开创了新的途径。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湖南一师2011至2015届4175名公费师范毕业生的平均履约率达96.77%,其中乡镇以下学校从教率达95.99%;2016年毕业的1361名六年制本科首届毕业生履约率达96.76%,其中98.19%已到乡镇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南省乡村教育优质师资紧缺的局面。

  从未来乡村教师的新生代身上看到了希望

  截止2016年9月,湖南省共招收培养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4.13万人,其中已毕业1.4万人。所有毕业生均会到农村学校任教,本科毕业生服务不少于8年,专科毕业生不少于5年。他们的到来,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已成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在湖南一师,记者采访到了未来将会成为乡村教师的新生代,他们热情,有抱负,有思考,有干劲儿。

  来自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的张顺目前在湖南一师教育科学学院14级小学教育理科三班就读,他是通过高招进入到一师的免费本科师范生,高考成绩512分,仅低于当年的一本线8分,然而他还是选择了读师范院校。明年即将走向乡村小学教师岗位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说,他的爷爷曾经是一名乡村小学校长,因为没有老师,那个小学现在已经不在了。在他上中学的时候,班里有80个学生,在他看来,师资的缺乏是导致大班的症结所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专业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的概念,老师们仅仅能够满足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在张顺心中,深知农村老师的稀缺。虽然他的有些高中同学选择到大城市去学习,未来也想留在大城市生活,但他仍然坦然面对未来的工作,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农村的教学环境。他说,我并不羡慕大城市的工作,看一个人,并不是看他在哪里工作,而是看他的潜在价值和对社会的付出,对未来农村的教育,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

  张顺特别爱踢足球,大一见习时到长沙育才小学跟孩子们一起踢球,这使他非常快乐。他说,他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要把专业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带到家乡的乡村去。张顺的话,给记者非常震撼,他的语言没有做作,没有高谈阔论,朴素的话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谭乔尹是湖南茶陵县人,母亲是老师,父亲是公务员。从小条件优越的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的艰辛,也没有看到过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但是,当她在茶陵农村顶岗实习经历,让她对农村教育现状,以及农村孩子们的无助有了更加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她说,当她到了实习的学校时,孩子们非常热情的叫她“姐姐”,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望着她,让她很感动,但更多的是心酸。

  谭乔尹说,他们都是留守儿童,长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而那一刻,我便成为了他们的亲人。看到有些孩子连袜子都没有穿,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刻,我决定我要到农村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生活,哪怕是一点点,我都会做。在采访中,20岁出头的谭乔尹眼中泛着激动的泪。她说,仅凭她自己的力量不够的,但她坚信,像她这样年轻人有很多,总有一天,每个力量的汇聚,将会真正的改变今天农村孩子们的未来。

  记者手记:在这些“90后”乡村教师身上,甚至是刚刚进入师范院校就读的“00后”身上,记者看到了未来乡村教育的希望。他们的坚定,还有自我价值的认知,将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新动力。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站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成为优秀的育人者,成为乡村孩子们的好伙伴。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