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部地区教育满意度第一:中央媒体聚焦教育扶贫“宁夏模式”

2017-05-12 来源:中国网收藏

  中国网5月12日讯(记者 段留芳)5月8日至10日,由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中央媒体采访团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围绕“教育扶贫”主题进行实地调研。记者一行人就宁夏职业教育就业扶贫、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学前教育扶贫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收获颇丰。

  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迈出坚实步伐

  中高职就业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宁夏已经建成西部地区较大的职业教育园区和9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3所高职、14所中职进入国家级骨干示范学校行列,入选比例居全国前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了新突破,一批企业和行业协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全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5.8%,高职毕业生达92%,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职业教育东西合作办学联合招生模式,建立宁津合作机制,累计培养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100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治区职业教育“领头羊”和自治区扶贫办确定的“职业教育扶贫示范基地”,勇担职业教育助力自治区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主动作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们这个专业一年学费5000元,国家补贴加上奖学金大概有2000多元,假期我会去南方的电子厂打工,挣的钱有三千元来补充学费,另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生活费,”该校一个园艺专业的学生这样跟记者说道。他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彭阳县,今年22岁,家里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父母在农村以种植水稻为生,一年大概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他所学的园艺专业是三年学制,两年在学校上课,第三年学校会安排在校外实习。“实习期间一个月的工资有1600元,我现在刚刚从实习基地回来,马上就要进入正式的工作岗位,入职以后管吃管住,一个月大概两千多元。”说到这里,他脸上不自觉的绽放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了解,就业扶贫一直是宁夏教育扶贫模式中的重要力量,像这样通过就业逐步摆脱贫困的学生也渐年增多,效果显著,未来可期。

  成功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扶贫新模式

  创办“山村孩子的城市学校”

  2003年,宁夏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创造性地在银川市建设了六盘山高级中学,专门面向宁夏南部山区九县区和川区移民吊庄择优招收初中毕业生,目前已经累计培养22100名农村初中毕业生,并对所有学生全部免收学费和住宿费,发放生活补助,全方位解决“寒门学子”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安心上好学,用“知识改变命运”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六盘山中学校长金存钰向记者介绍,六盘山中学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08个,教职工442名,在校学生6000名。 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坚持扶贫教育、民族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专门招收南部贫困山区学生,所招收学生全部免费入学,政府给每位农村户口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学校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创建了“海嘉班”、“燕宝班”、“黄河银行班”、“杉树班”,“劲牌阳光班”等资助班,每年资助金额达一千余万元,受助学生达到80%以上,特别优秀、特别贫困学生每年可获得3000-5500元的奖助学金,使来自山区的优秀学子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得到保障。另外,学校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分数线录取,让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民孩子到城市接受优质教育。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建有校园网络中心,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教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学生浴室、洗衣房、开水房、自助银行等设施,为6000多名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资金以后,六盘山中学不仅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在教学质量上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悉,2006年至2016年六盘山中学有十一届毕业生16036名,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96%,二本升学率连续十年保持在70%以上,重点大学升学率每年超过60%,有15395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其中8607名学生走进重点大学,有36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记者在校园里与几个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校每天下午都会在各个班级的电视上准时播放《新闻联播》。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开拓眼界,不与世界脱轨;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谈到未来的人生规划,一个即将步入高考的学生告诉记者,他通过学校了解到了“高考农村专项计划”,目前已经申请,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学成之后回到宁夏建设自己的家乡。

  据悉,与六盘山中学类似的还有育才中学,两所均专门面向中南部贫困地区择优招收农村初中毕业生,目前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相当于为中南部每个县区建了1所优质高中。

  先行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连续6年实现食品安全和资金运行“零事故”

  宁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建立了教师陪餐机制,2015年将膳食标准从每生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基本实现了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每年惠及学生28万人、教师1.1万人,连续6年实现营养餐食品安全和资金运行“零事故”,被教育部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

  宁夏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经历了营养早餐工程、免费午餐工程、营养改善计划三个阶段,其中免费午餐工程是在一无先例、二无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宁夏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为西海固地区的11个县(区),其中国家试点县7个,即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和海原县;地方试点县4个,即盐池县、红寺堡区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蒿川乡)、中宁县(大战场乡、喊叫水乡、渠口农场、徐套乡)移民吊庄乡镇。标准为每生每天5.6元,其中早餐0.6元、午餐5元,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1.6元;内容为每天早晨为每生免费发放一个熟鸡蛋,中午有学校食堂免费提供一顿符合民族习惯的,突出地方特色的合理营养膳食;受益学生为25.6万多人,其中国家试点补助资金惠及16万人,地方试点补助资金惠及9.6万人。

  宁夏教育厅一位负责营养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刚开始启动营养餐计划的时候,全国没有可以学习的案例,为了完成好这个重任,教育厅组成5个人团队多次前往山区进行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从无到有”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成形的运作体系。“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不了解这个营养餐工作,很多家长都专门从家里跑到学校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当看到他们的孩子嘴里面吃的是肉、鸡蛋这些的时候他们都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道:当时为了完成好这个工作,经常要往返于各个山区和银川之间,其中的一个工作人员因为劳累过度患上了一种“腰椎骨结核”的地方病,后来营养餐工作做出来了,但是那个工作人员却倒下了,在床上躺了四个月。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看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的时候内心很满足……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快速扩大

  贫困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今非昔比

  2014年,宁夏启动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工作。从2011年-2016年,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与普及工程,累计建设幼儿园514所,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幼儿园办学条件。截止2016年底,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8%,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提到贫困县的乡村幼儿园,你会认为是什么样子呢?破旧的桌子?土砌的房子?还是……或者你可能觉得贫困县根本不会有幼儿园……而当记者来到隆德县中心幼儿园时,这些想法都被彻底推翻了:偌大的地方置备着滑梯、气床等游乐设施,五颜六色的墙体仿佛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进入教室,一个一米高的四层书柜映入了记者的眼帘,里面摆放着《王子童话》、《美人鱼》、《睡前好故事》等几十种绘本,书柜上方有四个生机蓬勃的盆栽为教室增添了几分“家”的感觉,干净的教室里几个小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玩着手里的小画笔,一脸纯真与快乐……

  “这个幼儿园看着一点都不像是贫困县的幼儿园,”一位记者对宁夏教育工委副书记李秋玲说道。李秋玲笑着回答:“再穷不能穷教育,国家给地方的政策是一样的,只不过有的地方落实到位了,有的地方没有落实到位……”据介绍,宁夏一直以来都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要,抓投入、促改革、提质量、保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出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实现了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覆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区教育事业总体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教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0位,走在了中西部地区前列。2015年有关主流媒体对全国各省区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宁夏位居全国第5、西部第1,这样的成绩对于宁夏这样经济不算发达的地方来说,实属不易。

  记者此次走访的张程乡中心幼儿园就是宁夏学前教育实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的其中一所,这里地处宁夏隆德县境内。成立于2015年,地处张程乡张程村。目前,在园幼儿91名,其中回族幼儿91人,分设大、中2个教学班,有教职工6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幼儿园为张程村、赵北孝等3个行政村提供优质幼教服务。据隆德县工作人员介绍,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当地主要农作物就是土豆,但是由于生产过剩,当地大量土豆销不出去,也卖不上价,所以想通过种地脱贫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比下来只有“教育脱贫”这一个方法。目前,隆德县已经用5年时间,实现7O个脱贫销号村,共10404户,贫困人口40643人。2017年涉及学生6105名。脱贫任务正在稳步推进。

  中国网教育频道记者宁夏行手记

  对宁夏教育人三点印象:坚守、魄力、赤子之心

  无论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六盘山中学还是甘家沟小学或者张程乡的中心幼儿园这些都是宁夏教育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宁夏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具有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特点。相对于平原地带的扶贫任务,宁夏山区众多,自然条件匮乏,扶贫工作会更加辛苦。所以这里的教育人能够一直坚守在这篇土地上不离不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营养餐工作上,宁夏在当时全国还没有可以学习的案例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敢于作为的干事魄力,也让记者深为敬佩。不仅如此,在与这里的工作人员交流过程当中记者发现,这里无论是“80后”的年轻人还是“50后”接近退休的老同志在教育工作上都有着很高的热情,对教育工作有很多美好的憧憬,我想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能在这里自上而下落地的这么好,这种“赤子之心”难能可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想,宁夏党委、政府在这一点上做到了。

(责任编辑:赵奕(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