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立德树人 厚植文化土壤

——记浙江两所高校的思政育人理念

2017-05-31 来源:新华网收藏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日前,教育部组织的“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系列采访团继湖南、广西、宁夏、福建四站后走进浙江,就“推进立德树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两个主题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改革,并于2014年将其列入年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以改进课堂教学、推进实践育人等为重点的“双十”举措。这一系列的改革激活了思政课堂,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从2013年的68.77%上升到2016年的82.6%。

  文化是大学的风骨与血脉,是通向大学之道的精神桥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近年来,浙江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遴选12所高校作为试点单位,各高校通过传承校训、传唱校歌、建好校史馆博物馆、创建校园文化标志符号、举办校园文化节等渠道,打造了校园文化品牌。

  “三美”理想 高校思政教育的诗意表达

  中国美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提出“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的“三美”理想,以“美境”理想营造独特的物质文化,以“美育”理想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以“美心”理想营造活力的行为文化,塑造精神家园,培育师生人文情怀。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风景秀丽,在这样一所诗情画意、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校里,“美境”时时熏陶滋养着学生们。正是得益于“人文山水 精神家园”的理念,生活其中的师生们在与湖山的朝夕相处中超越自我、重塑自我。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立“国学导师团”,开设“国学工坊”,为普及推广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编写出版《大家小书》系列卡片口袋书,同时加强“视觉中国”研究,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树立中国形象。

  田园考察、下乡实践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环节之一,在这一专业集训的过程中,同时也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学校全面深化“下乡采风”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社会调研的常态机制,开展专业实践,并坚持十余年实行“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致力于发掘地方文化、传播优秀文化、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中国美术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3月31日起,全院1500多名师生奔赴浙江的“八大水系”,在为期3周的实践活动中围绕“五水共治”主题开展写生、调研活动,用画笔描绘治水新貌和动人事迹,不仅锻炼了技艺,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文化传承“宁波帮”精神

  走进宁波大学,每一座楼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包玉刚、邵逸夫等60余位海外宁波籍爱国人士先后捐赠6亿多元用于学校的建设,40多幢教学楼均以海外宁波籍人士名字命名。由此衍生出的感恩文化也深深植入到每一位宁波大学的学生心中。

  以“爱国爱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宁波帮”精神作为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在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感恩文化激发了宁波大学学生们创新的勇气和创业的意志,并成为广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2005年便成立创业指导中心,提出创新创业“6425计划”,即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人数超过60%,参与学科竞赛人数超过40%,参与创业实践人数超过20%,创业率达到5%。

  “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徐鹏华在校期间对他影响很深的一句话,他说:“只有把人做好了,后面的‘事’和‘学问’才能做成。”宁波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学校进行一系列的思政课改革,使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抵青年的心灵。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包庚介绍说,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学校从“八个坚持”着手,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他说,在教学环节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与“延伸课”相结合,坚持理论课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学与严格考试相结合,在新技术方面积极探索“微课”、“蓝墨云班课”、“慕课”等教学手段,普遍适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活泼形式辅助教学。

(责任编辑:赵奕(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