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乌兰察布市教育扶贫经验介绍

2017-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接蒙古,承东启西,得中居优。辖11个旗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8个(包括3个连片特困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乌兰察布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的轨道,但总体上还是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340所,在校生11.20万人,其中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87%。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始终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原则,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兜住不发生“因贫辍学”底线,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一、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资助政策

  精准扶贫的关键问题是精准,对贫困人口的精准鉴定是保证这项工作实施成败的关键。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要求,乌兰察布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各旗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为切实作好精准扶贫工作,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旗县、乡村、学校和贫困家庭就做好精准扶贫相关工作进行调研。根据全市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市政府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暂行)管理办法”,在自治区现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列入精准扶贫范围的在校生,中小学生提高生活费补助,小学由1000元/年提高到1890元/年、初中由1250元/年提高到2160元/年、高中阶段由1890元/年提高到4050元/年;对农村进城上学的学生补助交通费300元/年,对普通高中住校生补助住宿费500元/年;对本专科在校学生补助10000元/年,确保不发生一起“因贫辍学”现象。

  二、精准识别,建设教育脱贫攻坚信息系统规范管理

  为统一建档立卡工作,乌兰察布市教育局统一印制6万多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明白卡”,对列入精准扶贫范围的各级各类学生逐一经过核实,填写“明白卡”,并由村、学校和县扶贫部门确认,“明白卡”一式三份,分别由学生、学校和教育局保存。

  为精准贫困人员的管理,市教育局组织开发“乌兰察布教育脱贫攻坚信息管理系统”,对列入教育精准扶贫范围的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管理。按照扶贫部门提供的列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人员名单,各旗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学校逐一进行核实,录入计算机管理,对外地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由学生所在学校出具相关证明。2016年,春季教育脱贫人员为14005人,其中:小学4043人,初中2627人,普通高中2423人,职业高中988人,本专科学生3924人;秋季为13976人,其中:小学4160人,初中2794人,普通高中2000人,职业高中1025人,本专科学生3997人。2016年累计发放资助资金7556.8万元,所需资金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旗(县市区)按照3:7的比例分担。其中:市财政分担2186.7万元,旗县市区财政分担5370.1万元。

  2017年,春季核实列入教育脱贫人员14440人,其中:小学4369人,初中2892人,普通高中2107人,职业高中1090人,本专科学生3941人,享受交通费补助人数9686人,享受住宿费补助普通高中学生2145人;11个旗县市区春季扶贫资金发放3570.89万元。2017年计划用于教育脱贫资助资金6844万元,市财政已下达专项资金2053万元。

  三、完善资助政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要求,把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市发展教育脱贫工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从农村幼儿免收保育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普通高中学生“两免”助学金、职业高中“两免一补”助学金和大专院校资助比较完善资助政策,在此基础上,针对精准扶贫在校学生,乌兰察布市政府又出台提高生活费补助、补助交通费、普通高中学生补助住宿费和大专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家庭支出。家庭经济困难大专院校学生还利用开发银行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作到“应贷尽贷”,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承担,全市累计贷款学生77544人,累计贷款44529.84万元,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四、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乡村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016年市、县投入3600多万元,对乡村45所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教师宿舍按照“一室一厨一卫”的格局进行改造,室内配备必要厨具、电视机、计算机,接通互联网,补充音体美教学设备,改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条件,解决农村牧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三通”问题,与县城学校联系建设“同频互动课堂”教室,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为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计算机。2017年通过自治区地方债券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继续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学生宿舍扩建走廊,每栋宿舍必须改造男女卫生室各一个。学校改扩建洗浴室,师生实行定期洗浴,厨房必须满足“三分开、一方便”,改造学校运动场,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办公、学习和生活条件。

  二是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国培计划”,优先选派乡村教师接受远程培训和外出脱产研修,市、旗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养和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6年,全市公开招聘282名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五年,每人每月增加2000元绩效工资。

  五、开展家访活动,加大学生情感帮扶

  一是由学校组织教师对贫困家庭学生定期进行家访。通过开展“一对一”、“心贴心”等活动,对贫困家庭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人生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从根本上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思想深入人心。二是对特殊家庭儿童采取个性化情感扶持。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病、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尤其是住校生,建立“一对一”长期情感帮扶机制,由一名教师包扶一名贫困生,形成“情感帮扶”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作用,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针对特殊家庭的贫困学生,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四是开展周六日陪护活动。针对寄宿制学校周六日不能回家的贫困学生,学校专门安排生活老师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陪护活动,保障住校的孩子们安全快乐地度过周末。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