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兴海县教育局多措并举精准扶贫显成效

2017-10-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近年来,兴海县教育局将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各项教育优惠政策落实,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帮扶和援助行动,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国家政策为抓手,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取消义务学校所有收费项目,并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50元。2016年对224名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发放三江源补助资金,共173.6万元;对19名城镇籍贫困大学生发放教育基金资助金额,共10.05万元。2017年截止目前我县对198名困难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金额,共104.2316万元。其中,省外就读困难大学生91人,共发放贷款56.712万元,省内就读困难大学生107人,共发放贷款47.5196万元。2017年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积极实施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贷、助、减、补等多元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以全面改薄为重点,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2016年项目建设优先改善贫困户集中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制定薄弱学校改造、新建幼儿园时间表和建设任务,2017年重点完成投资536.28万元的4所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子科滩镇恰当村投资166万元,扩建面积538平方米,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60人;青根河村幼儿投资148.28万元,扩建面积476平方米,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43人;龙藏乡浪琴幼儿园投资111万元,扩建面积360平方米,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90人;中铁乡然毛村幼儿园投资111万元,扩建面积360平方米,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64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计划投资3万元,完成龙藏乡浪琴村党员活动室的维修。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以提升贫困乡镇学校教育质量目标,着力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薄弱学校教师补充、培训、交流机制,2017年年底争取补充新分教师34人,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州级”“省级”“国培”、“省外”等各项专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积极开展城乡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县城教师到乡镇交流5至10人,支持鼓励教师到乡镇从教,对乡镇教师提高生活补助水平,在提拔任用、培训进修、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以贫困家庭为重心,全面精准发力措施帮扶到位。(一)做好统计,建立台账。资助中心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掌握全县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学生数,组织人员深入贫困户进行详实摸底,做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的人数清、家庭情况明,建立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库,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二)精准识别,一生一策。根据贫困学生不同情况,包联人员制定精准性帮扶措施。一是在思想上帮扶。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定期组织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到亲情暖心;包联领导、教师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亲近学生,化解学生思想包袱,做到亲情、亲近帮扶到位。二是在学习上帮扶。包联领导、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建立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平常在校贴近学生、多关心学生学习,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掌握正确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轻松、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三是在生活上帮扶。学校、班级成立帮扶小组,给予贫困学生生活中多关心照顾;定期组织领导、教师到学生家中慰问;学校与工会、妇联、慈善协会、团委、企业联系,组织开展贫困学生捐赠帮扶活动。(三)分类施策,一户多策。教育系统对龙藏乡浪琴村、唐乃亥乡龙曲村帮扶的55户,各包联人员认真分析贫困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并明确时间点,做到多措并举,实现贫困家庭稳步脱贫。一是寻找致富门路。根据贫困家庭实际,对有参加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人员,统计之后,依托相关培训基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培训达30人次;对浪琴村、龙曲村有调整产业结构意向的家庭,积极与扶贫、农林等相关部门衔接,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并与农商银行衔接帮助40户贫困户贷款,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发展生产,提高村级经济收入。二是联系就业岗位。对于贫困家庭有就业意向成员,我局优先考虑到学校担任保安、后勤人员,确保其有稳定收入,计划2017年全县23各贫困村中招录幼儿园和学校后勤临聘22人;积极引导结对村贫困家庭剩余劳力到教育项目工地劳务输出100人以上;计划完成浪琴村、龙曲村贫困户在家无业大中专毕业学生,安排到教师紧缺学校代课任教;积极与人社、住建等有公益岗位的部门联系,帮助贫困户联系岗位就业。三是提供贴心服务。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家庭,组织教师和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平时忙时,抽调人力到贫困家庭进行打扫卫生,在帮扶中可协助代办低保申报所需资料,争取享受低保优惠待遇,解决贫困家庭的急需。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