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省略阳县以学生为核心 把教育扶贫工作夯实落细

2018-03-08 来源:规划司收藏

  教育是国家、民族的希望。陕西省略阳县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55户42297人,贫困发生率为30.7%,其中贫困学生5762名。教育扶贫对于略阳而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略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强化保障,精准帮扶,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中断上学之路,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使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一、政府提供保障,创造一流就学环境。越穷越要办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略阳县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千方百计支持教育发展。一是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立了党政教育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部门和镇办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考核,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近五年教育投入14.7亿元,年均增长13.2%,教育财政支出一直在2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先后改扩建中小学校38所,新建幼儿园24所,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实现了教室标准明亮、设备齐全完备、操场软化美化,全县83所中小学校全部达到或超过“双高双普”标准,城乡“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先进的设施在校园”成为略阳办学条件改善的真实写照。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针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实施在线专递课堂,开展互动教学、送教下乡,让农村学生同步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在全市首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4%,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位于全省前列,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9项指标中,我县有3项位居第一或前列,并于2015年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验收。

  二、教师担当主体,开展专业精准帮扶。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任何原因失学并享受更好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略阳县没有让教师全面参与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而是立足岗位发挥所长、集中精力帮扶贫困家庭学生,与家长一起从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入手把教育扶贫做细做实。一是全面结对不漏一人全帮扶。由镇村提供贫困家庭学生名单,学校确定帮扶老师,教育系统和镇村分两线互相对应印证,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由1702名教师与全县4667名在县内就读的贫困学生,按照方便辅导、方便管理、方便工作的实际,合理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全覆盖。针对父母双亡的孤儿和贫困留守儿童,选拔品德优良、责任心强的教师担当“代理家长”,建成31个留守儿童管护中心,使每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二是“袋随人走”跟踪帮扶。为贫困学生“订制”专用档案袋、建立帮扶台账,记实家庭信息、结对帮扶、成长记录和资助落实等情况,实行“一生一袋、袋随人走、跟踪帮扶、全程记实”工作机制,进行“扶学、扶志、关爱”。幼儿园贫困学生到高中段贫困学生,升入上阶段学习即将帮扶档案转入,确定新的帮扶教师继续结对帮扶,直到高中毕业,保证了全县贫困学生全学段接受“接力式”帮扶。同步建立保学控辍机制,夯实保学控辍“7+1”责任,从责任机制上不准辍学、办学过程中不让辍学、服务保障上不想辍学、要求追责上不敢辍学,形成保学控辍“七位一体”齐抓共管格局。三是“一生一策”精准施助。以贫困学生需求为导向,针对“学习困难、条件艰苦、身体残疾、性格孤僻、亲情缺失”五种情形,精准落实“学习帮困、物质资助、品德养成、送学上门、特长培养、心理辅导和亲情关爱”七种帮扶措施,使每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帮扶。教师随时与帮扶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与其谈心交心,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心理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疏导,使其以良好的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安心上学。接官亭镇上院子村的某贫困学生因患脑瘫行走不方便,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到校上课,所在的何家岩中心小学安排教师定期“送教上门”,现在该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安装的扶手行走,还可以完成简单的算术题,学生家长激动的说:“没想到娃有病在家,还能像在校的孩子一样好好上学,可多亏了帮扶老师啊”。四是定期家访解决问题。帮扶教师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和家庭动态,向家长普及教育方式方法,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对个别有辍学危险的孩子,及时采取措施,单凭教育无法解决的及时反映给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共同解决,确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比如,接官亭镇麻柳铺教学点的某贫困学生因母亲患病家庭困难产生了辍学念头,帮扶教师通过家访掌握情况后,及时给家长讲解教育扶贫政策,并与驻村工作队共同解决了家庭具体困难,使整个家庭树立了信心,通过谈心疏导、课业辅导等方式进行关爱帮扶,该学生不仅没有辍学,而且学习进步很大。去年以来,全县无一名贫困学生辍学,520余名贫困学生考入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归属感、自信心不断增强,贫困家庭也免除了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上。五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全学段跟踪资助,保障全县所有在校就读贫困学生最大限度享受教育惠民政策。为解决每年约200名在省外就读贫困大学生享受不到省内教育扶持政策问题,由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按省内就读大学生资助标准予以扶持。同时我们从社会捐助资金中建立专项救助基金,制定《略阳县教育救助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对因突发重大事故、疾病等特殊困难的学生实行临时救助,确保每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六是严格奖惩夯实责任。在各学校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教师帮扶制度落实和档案管理,将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与帮扶成效挂钩,建立起一整套教育帮扶责任体系,保证了教师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不走过场。

  三、社会广泛参与,构建教育扶贫大格局。教育扶贫是一个精细活,仅靠政府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源共同下好“绣花功”。一是整合资源,统筹发挥效益。整合原学生资助中心力量,将民政、妇联、团委及各类社会团体的助学资源统筹起来,按照学生贫困程度、就学费用等,统筹安排、有序帮扶,使各类帮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例如,无锡“夏阳爱心助学会”过去十余年里一直通过民间渠道在我县开展捐资助学,但因其掌握信息有限,助学工作常常出现“靶向不准、力道不均”的问题,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后,该组织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寻找资助对象、安排救助资金,只需要在筹资、监督和服务上下功夫,助学活动更加准精高效。去年以来,累计整合320余万元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帮扶,在教育扶贫政策之外,再构建了一重保障线。二是灵活方式,提高帮扶实效。教育帮扶重在学生,但不仅是在校学生,我们把教育帮扶的视野延伸到了扶智、扶技方方面面。投资2800万元,利用县职教中心打造了服务外包产业园,为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培训并使其就地实现就业,目前已解决就业120人。围绕脱贫产业,与西安理工大学在县职教中心建立了高等函授教育工作站,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开展了农村电商、手工制作等培训项目,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余人次,有效带动了贫困青年创业就业。三是多方互动,增强扶贫合力。一方面,通过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争取各方面支持来减轻贫困家庭因学负担,使贫困家庭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生产上。另一方面,对家里缺少“明白人”或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学校从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那掌握情况后,又通过学生来做家长的政策宣传和思想转化工作。对因家庭突发灾害、事故或大病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由镇村及时给予帮扶救助,综合解决贫困家庭困难,确保学生不因家境而分心、辍学。目前,全县镇村、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了信息互通、良性互动,共同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有效增强了扶贫工作的合力与成效。

  脱贫攻坚以来,教师通过结对帮扶更加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贫困学生更加珍惜学业、专心学习,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脱贫致富中。正如一位小学老师的感言:“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简单地去给钱、给物,但我们可以用真情传播力量,用知识去帮助,让爱流动起来并再接力,使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之下!”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